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畜牧管理

第二节 畜牧管理


1986年以后,农场的牲畜转让给职工个人饲养。

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商品经济,广开致富门路,扶持养殖专业户,实现原粮过腹
增值,使畜牧业成为农场经济的半壁江山的目的,农场出台了一些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加强畜牧队伍建设

1 、恢复畜牧科,发挥其职能作用,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1)对全场养殖业进行技术服务指导,科室人员包队负责抓好重点户的科学饲养,提高
经济效益,有计划的搞好全场畜禽良种繁育推广杂交改良工作。

(2)组织好兽医人员防疫治疗工作,对兽医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

(3)搞好全场养殖业的饲料核定、发放工作,合理配混饲料,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

2 、生产队、农建队、房建队各配一名兽医纳入单位技术干部管理,当好本单位领导畜牧
工作的参谋,在养殖业技术指导、防检疫、灭病中发挥作用。

兽医工资实行两级考核发放办法,为搞好防疫灭病工作,在全场开展牲畜疫病保险工作。

3 、场部设兽医站(配4 人)负责全场畜禽检疫化验,大牲畜配种改良,场部地区防疫治疗,
市场肉产品检验等工作。

(二)养殖专业户的规模标准

1 、养鸡:成母鸡100 只以上,雏鸡250 只以上,肉鸡300 只以上。

2 、鸭鹅:成鸭鹅60只以上,雏鸭鹅100 只以上。

3 、猪:成母猪3 头以上,育肥猪6 头以上。

4 、绵羊:30只以上。

5 、肉牛:5 头以上。

6 、奶山羊:成母羊、育成母羊4 只以上。

7 、奶牛:成母牛或育成母牛1 头以上。

8 、貉:成母貉3 只以上。

9 、兔:成母兔10只以上。

10、蜂:10箱以上。

11、鱼:养鱼3000尾,5 亩以上水面。

12、鹿:成母鹿4 只以上。

(三)养殖业饲料地核定标准

为鼓励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职工从事养殖业,对从事以下养殖项目的专业户核给饲料地
(种地兼养殖业的不给饲料地)。饲料地每亩只交土地税4 元,年末如达不到要求的养殖数量,
而多分的饲料地,生产队要按农业承包土地标准收缴利费税,畜牧科要协助生产队检查验收。

1 、奶牛:成母、育成母牛每头3 亩。

2 、猪:成母猪、种公猪每头1 亩,育肥猪、后备母猪每头0.5 亩。

3 、奶山羊:成母羊每只0.5 亩。

4 、禽:每百只1 亩。

5 、鱼:每1000尾0.5 亩。

6 、鹿:每只1 亩。

(四)精饲料供应标准及方法1 、标准

(1)奶牛:成母牛750 公斤/头/年,育成母牛250 公斤/头/年。

(2)奶山羊:成母羊100 公斤/只年,育成母羊50公斤/只/年。

(3)猪:成公、母猪300 公斤/头/年,育肥猪200 公斤/头/年。

(4)绵羊:平均20公斤/只/年。

(5)禽:成禽3 公斤/只/月,育成禽1 ~5 月龄2 公斤/只/月。

(6)鱼:鲤、草、鲢混养0.4 公斤/尾/年,鲤鱼占80%以上的0.6 公斤/尾/年。

(7)役牛、肉牛:150 公斤/头/年。

(8)役马:400 公斤/匹/年。

(9)貉:50公斤/只/年。

(10)鹿:平均300 公斤/只/年。

(11)兔:35公斤/只/年。

(12)非养殖专业户上交畜产品后饲料供应标准:

①羊毛:每公斤核给饲料6 公斤。

②禽蛋:每公斤核给饲料4 公斤。

③禽肉:每公斤核给饲料4 公斤。

④鲜奶:每公斤核给饲料033 公斤。

⑤肥猪:每头(90公斤以上)核给饲料200 公斤。

⑥鱼:每公斤核给饲料2 公斤。

2 、供应方法:

成本价饲料直接供应养殖专业户,其它养殖户可购买出厂价饲料,养殖专业户的养殖数量
每月都要经兽医证明,然后持专业户合同到畜牧科开票,米厂收款、付料,兽医开虚假证明,
查实后要赔偿经济损失。

非养殖专业户上交畜产品后,持收购部门票据到畜牧科按标准开票到米厂购买(3 个月内
有效)。

(五)畜禽医疗费规定

兽医对养殖户提供服务,不准收取经诊费、处置费,免费进行防检疫,医疗所需药费按国
家零售价收取,药品由兽医管理,自负盈亏,兽医购买药品可垫支,在500 元限额内周转,去
势费收取标准:马25元,牛10元,羊2 元,成公、母猪3 元,后备母猪2 元,仔猪1 元,去势
费可用于兽医补充购买医疗器械,补贴药品损耗等。

(六)畜禽防、检疫制度

1 、畜禽不准散放,集群放牧要有专人跟护。

2 、新购入的中小畜禽三小时内必须报告兽医进行检疫和预防接种,检出的有疫病的畜禽
要在兽医监督下销毁。购入大牲畜(马、牛、驴)要有检疫证方可入场,入场后再行检疫,无
检疫证的要经本单位兽医在购买地检疫,填好检疫证方可入场。

3 、户养畜禽本单位兽医要登记归档,以便定期进行预防注射和检疫,对拒不登记者实行
罚款,大牲畜10元,中小家畜5 元,家禽1 元。

4 、用于肉食或死亡的畜禽,要经兽医检验方可食用,违者造成食物中毒或扩大了传染要
追究责任,不能食用的畜禽要在兽医指导下妥善处理好尸体,严禁随意乱扔,违者罚款10元,
各单位兽医要监督好此项工作。

(七)饲养地管理

畜禽舍要在营区外建设,建鱼池要先申请,经土地部门批准后方可兴建,不经许可私自修
建的,要收资源费,并视情节予以处罚。

1986年,农场有两个猪场、两个鹿场没有转让,以集体承包形式饲养,承包者每年负责更
新25%的母猪群,少完成一头赔偿250 元。

1987~1988年,继续执行扶持养殖专业户的发展养奶牛、黄牛、绵羊及养鱼、养貉生产,肥
猪禽蛋自食有余的方针。为扶持养奶牛,农场给职工贷款30万元,购入奶牛74头。1989~1992年,
是农场奶牛发展最快的4年,奶牛存栏数:1989年是615头,1990年是987头,1991年是1226头,
1992年是1425头。1989年,农场组建畜牧公司,将畜牧科、兽医站、生产队畜牧站、乳品厂栓在
一起管理,形成产业链,发展目标是以奶牛为重点,完善公司服务体系,实行种、养、加、销一
条龙经营方式,为调动养牛户积极性。1990年,采取两种优惠政策:(1)让利,奶1牛达到一定数
量的拨给奶牛饲料地,免收利费;(2)供应奶牛平价精饲料,农场为此补贴20万元。1992年,引
导小独户向养牛户转向,对自筹资金买奶牛的,畜牧公司补贴3 年的贷款利息,现金兑现,鲜奶
价格由3月1日的0.34元/市斤提高到0.38元/市斤,育成奶牛每年补贴100元,对养3头以上奶牛
的定为养奶牛专业户,农场给粮油倒挂补贴,鲜奶单产超过3吨的奖励50元,户交鲜奶超过5吨的
奖励150元,年上交鲜奶300吨以上的生产队,奖生产队领导和兽医200元。当年农场在部分生产
队成立了畜牧站,建立综合服务体系,搞好饲料供应,推广先进经验,实行“六不出队”服务,
即送奶、防疫、治病、领料、配种、青贮“六不出队”,推进科技兴牧、选购,培育优良品种,
坚持以户养为主,建立核心群。在发展奶牛的同时也积极发展其它畜禽生产,本年度农场在六队
兴办公养猪场,解决种猪退化,猪源紧张的问题,为全场养猪户提供优良仔猪。

1993年,奶牛生产开始滑坡,主要原因:(1)乳粉滞销,乳品厂不能及时兑现奶资,(2)
收、验奶过程存在克扣现象。(3)1987年以后,购进的奶牛大部分到了淘汰年龄。

1994年,因为奶牛是畜牧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奶牛生产下滑,乳品厂不能达产,为此,农
场出台超常规发展奶牛政策。

1 、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对发展奶牛的领导,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形成党政工
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六不出队,使养牛户无后顾之忧。

2 、典型引路,落实基层领导养奶牛的承诺,扶持一批养牛示范大户。

3 、优惠政策

(1)强力抓好奶资兑现。

(2)提高鲜奶价格,由每市斤0.5 元提到0.6 元。

(3)育成奶牛每月补贴10元,畜牧公司免运费为养牛户购买玉米。

1995年,为发展奶牛,农场开展金牛杯竞赛活动,做到四个强化,两个大力。“四个强化”
是:强化奶资兑现,强化服务体系(基层队长、书记亲自抓);强化领导带头养奶牛(基层领
导每人养1 头奶牛);强化指标兑现(完不成的下岗)。这一年场领导买奶牛24头,基层领导
买奶牛62头。“两个大力”:大力发展养鱼、养猪、养禽业,凡是搞养殖业的,农场全力支持,
免收管理费;大力发展直线育肥养猪法,对规模养猪的职工,农场优惠解决猪舍材料,这些政
策,使奶牛下滑的同时,黄牛、猪、羊、家禽、特种养殖业有了稳步的提高。

到2000年全场畜禽存栏数:奶牛597头,黄牛750头,生猪2400头,羊3000只,禽3万只,到
2000 年畜牧业产值只占农场经济总量的9%。

由于畜牧业风险大,市场不稳定,但农场从来没有放弃此项工作,通过努力,农场争取到
了完达山液态奶奶源基地的资格,为奶牛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保证基地实力雄厚,农场挤
出资金,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榨乳厅,可保快速提供清洁的鲜奶;为确保奶牛饲料供应,实施
了青贮玉米的种植、收获、青贮等一系列技术服务措施,使养牛户吃了“定心丸”,在九队改
建了一座集中饲养的牛舍,以优惠政策引来了孙录江等大户投资者,一次购进奶牛34头,九队
职工马成信购进15头,使九队奶牛小区奶牛达到100 多头,初见规模。
   农场畜禽生产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2-8 单位: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