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水产养殖

第五节 水产养殖




1982年,农场开始人工养鱼,主要品种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养殖水面由初期的100
亩,扩大到2000年的5000亩,增长了50倍;养殖产量由1982年的5 吨,增加到2000年的750 吨,
增长了150 倍;单产由50公斤/亩增加到150 公斤/亩;从业户数由1982年的6 户,到2000年
发展到2 40户。特别是1986~1997年间,由于政策放开,优惠价格和市场的驱动,养鱼水面不
断扩大,业户不断增加,是养鱼业高速发展时期,1997年全场渔业生产总值达160 万元,每亩
水面的纯收入由初期的15元,增加到300 元,全场养鱼户70%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渔业生产
是本期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场领导重视,人工养鱼初期,农场实行了一系
列的优惠政策,设专人全面负责,合适的地方,农场先推好鱼池,再找人经营,为业户垫支鱼
苗、饲料款;养鱼户可按标准分得饲料地,职工自建鱼池除交土地占用费和地方特产税外,农
场免收一切费用。六队的养鱼户车加正,1999年引进淡水白鲳鱼和大口胭脂鱼,按要求饲养,
效益很好。六队的黄全德从1989年开始养鱼,当年盈利8000元,他不断扩大养鱼面积,1994年
修建越冬深水池10亩,1996年开始放养鱼种,1997年春卖鱼苗6000斤,农场养鱼户首次可以在
场内买得鱼苗,1998年为了提高产量和鱼种质量,他搞起了驯化养鲤,结果鱼种的质量、产量
都高于传统养殖。

1998年饲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生产资料、运费、油料涨价,养鱼成本增加,水资源费、土
地占用费、特产税等加重了业户负担,外地鱼(辽宁)涌入,商品鱼价格却稳中有降,加上个
别业户管理不善,诸多原因使养鱼效益下降,当年出现了空塘现象,农场养渔业开始下滑。

2000年,农场为了扩展养鱼户的视野,不断更新观念,适应市场变化,学习先进的养殖技
术,组织养鱼户到呼兰县大山实业有限公司学习了养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