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公路管理
第三节 公路管理
1986年,农场设专门的筑路队负责养护农场的自养公路,筑路队有上海50型2 台、刮道机
1 台、铲运斗1 台、压道机1 台、装载机1 台,有职工67人。
农场按事业单位给筑路队拔款,每年20~50万元不等,经历这么多次改革,农场筑路队从
未取消过,只是在管理方式、人员精减、费用多少上有过改动。
1986年以后,农场公路已砂石化,管理比较有规律,每年秋冬两季大量集中备砂子,每年
备砂3000方,到春夏两季,对薄弱路段集中人力、车辆进行突击抢修,确保秋粮运输和农资运
输。
人员车辆实行定额管理,划分责任区,一般情况下由个人养护,出现大的险情,由筑路队
集中抢修。
道路养护严格执行GBM标准,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法,路拱、边坡比适宜,边坡比在1 :
1.5或1 :1.2,路沟常清,路草常除,路肩草不超10厘米宽,路树底部刷白,边坡一条直线,
使用扫浆法增加路面的密实度,使用以土固砂法防止砂子流失。1993年管局在农场召开了扫浆
法修路现场会。1999年为分局公路年,年终评比农场获第二名。1993年,农场养路工胡桂清被
评为黑龙江省先进养路工。
为确保公路质量,1997年以前实行雨天封路,在关键路口用一栏杆一横,不准车辆通行,
民怨极大。1997年开始全面取消“拦路虎”,公路风雨无阻向车辆开放。1991年,农场制定公
路管理条例,并以场发18号文件下发,条例规定:下列情况之一者处15日以下拘留,缴纳赔偿
费和警告。(1)对公路设施(路标、栏杆、砂石)随意破坏者,(2)随意损坏公路两侧花草
树木或任由牲畜啃咬花草树木者,(3)在公路设置障碍、凉晒、挖沟取土、乱倒垃圾、影响维
修养护通车的单位和个人,(4)传递使用雨天通行证,(5)对公路维修、养护,雨天拦车的
路政人员和养路工进行打骂、无理取闹,影响正常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