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86~1988年,由于农业刚刚转制,分离人员仍然围着农业转,加上农场政策引导不够,
资金投入较少,庭院经济处于自然发展阶段,主要项目是房前屋后的庭院经济和养殖业,属于
自产自消,农场扶持的主要项目是奶牛。

1989年,除了养殖业,农场新上甜叶菊、黑加仑和白瓜籽3 个项目。白瓜籽项目有滚动扶
贫贷款支持,因自然条件、经验、市场等原因,这三项当年都亏损,没能再搞下去。

1991年,场发22号文件出台庭院经济措施,提出7213指标,即从业户70%,产值200 万,
户均收入1000元,人均300 元。

1991年农场存栏奶牛1226头,1992年1444头,增加1778%,1992年成母牛747 头,产鲜奶
300 5.01吨,平均单产4.02吨,比1991年提高0.502 吨。1992年,农场实行奶牛、鲜奶增产奖
励制度,奶牛增加14%,鲜奶单产提高0.5 吨,奖场长、党委书记、主管畜牧副场长每人1000
元。

当年农场成立乳品厂经销部,增加乳品上市能力。成立了驻海北农副产品经销部,组织经
销农副产品及其制成品。

1994年,农场提出了发展庭院经济,打破场界,大开场门,活化资金,强化管理,提高自
身适应市场的能力的要求,庭院经济要一队一品,重点负责开发的项目是:二、六队、苗圃保
护地蔬菜,十、十一队绵羊、山羊,一队肉鸡、蛋,农建队养鱼,六、九队奶牛,林场、良种
队药材、木耳。要求队队有大棚蔬菜,有大棚养猪。

由于乳品货款回笼不及时,奶资不能及时兑现,鲜奶价格、检测程序复杂,交奶困难等原
因,刺伤了奶牛户的积极性,1994年奶牛生产出现滑坡,存栏数降至939 头。

1995年方针:抓农、强牧,搞活流通,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自营经济,大力发展农副
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养殖业,大力开发四荒,实行五不变政策:奶牛单产、鲜奶返利、免收
四项费用,带奶牛落户,1994年政策五不变,要求生产队管理人员每人养一头奶牛,继续贷款
扶持养奶牛,确保年内增加奶牛500 头。

1996年,实行兴畜牧,搞嫁接,转机制,重科技,强管理,奔小康的方针,自营经济产值
达到2500万元,从业户达到80%,利润1200万元,户均收入6000元,人均收入2000元,实行一
队一品,划分5 个区,奶牛区(林场、二、八队),奶牛、黄牛、山羊、绵羊区(十、十一队、
十二队),养猪区(一、二队)、养鱼区(农建队、七队),蔬菜区(六队、良种队、苗圃)。
年末奶牛存栏10 00 头。猪存栏5000头,养鱼水面2500亩(产值500 万)。

退休干部刘广才600 平方米蔬菜大棚,成为淡季蔬菜生产的亮点,由此逐渐兴盛的棚菜生
产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推进奶牛青贮、舍饲、奶资兑现工作,实行奶牛、黄牛、羊免收草原费。

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养奶牛1 ~2 头政策,不养的下岗。实行七不出队:防检疫、治疗、配
种、饲料发放、交鲜奶、开奶资、技术咨询。

1997年农场提出:自营经济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之路。开发项目:种、养、
加、采、修、服。开发措施:典型引路,大户示范,成功者传帮带,能人指导,技术服务,形
成规模,快速发展。自营经济要成为农场经济的“半壁江山”,产值1000万元,效益300 万元,
从业户占50%,户均收入2000元。

具体办法:扶持奶牛大户和养殖小区,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加强服务环节。目标:
奶牛产值550 万,效益50万,年末奶牛存栏1300头。优惠政策:一头奶牛3 亩地,免收利费税,
交不上2 吨鲜奶,视同经营田,追缴利费,奶牛向舍饲过渡,推广科学饲养方式,实行秸秆氨
化、盐化、糖化、微化、青贮,为奶牛提供经济实惠的饲料。

伴随土地二次承包,延长承包期,按分局指示,农场提出开发五荒方案,鼓励赋闲人员、
闲散资金投向五荒,成为专业户,充分开发各类资源,扩大自营经济的范围。

1998年,总方针和1997年一样,总目标是产值3000万元,效益500 万元,从业户50%,户
均收入2500元。

畜牧业以奶牛为中心,户养为基础,扶持奶牛大户。二、四队、米厂建千头猪场,十、十
一、十二队、林场建黄牛、千只羊小区,五、六、八、九队建奶牛小区,七队、农建队建养鱼
小区,三队、良种队建棚菜小区,推广秸秆转化,使舍饲数量达到30%以上,狠抓奶牛品种改
良,奶牛统一配种,不许本交、外购奶牛,一定要做好检疫,否则不许进场。

1998年,农场制定“养鱼基地建设规划”:

(一)扩大养鱼规模,推动基地建设。

1 、扩大养鱼水面。

2 、增加深水越冬池,实现鱼苗自给,2000年达到300 亩。

3 、增加养鱼品种,除鲢、鲤、鳙(胖头)草鱼外,还应增加市场短缺、营养价值高、利
润高的鱼种,如鲫鱼、泥鳅、甲鱼、鲇鱼等。

(二)加大科技投入,挖掘资源潜力。

1 、开发温室和大棚养鱼,抢占淡季市场。

2 、推广驯化养鱼,可节省饲料30%,提高效益50%。

3 、实施立体经营模式,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节约饲料,增加效益,即在水下养鱼,
水面养鸭、鹅,岸上养猪羊,种果树,坝下种水稻,改变荒滩的景观。

(三)完善服务体系,构建规模产业。

1 、成立养鱼协会,增加业户自我管理能力。

2 、成立养鱼服务中心,一是搞好服务,二是组织业户形成规模经营,占领市场。

3 、养鱼给优惠政策,利用废沟塘养鱼,水利部门缓收有偿服务费,农场三年内不收利费。

(四)总体目标

到2000年,养鱼水面扩大到4000亩,单产由200斤提高到700斤,亩效益由400元提高到700
元,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业户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1998年农场共有鱼池490 个,养鱼水面3825亩,共有养鱼业户240 户,产鲜鱼500 吨,鱼
苗6 吨,总产值600 万元,利润270 万元。

1998年4 月24日,农场召开非国有经济会议,主要解决对非国有经济的认识问题,规模小
的问题,科技含量低的问题,服务不健全问题,解决群众在发展非国有经济上存在的想干不敢
干,想干不会干,想干没条件,干了怕亏本等方面的问题。农场承诺: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非
国有经济,各部门要做好非国有经济扶持、服务工作。

1998年非国有经济基金重点扶持了刘海军千头猪场建设,黄全德、孙化成驯化养鱼项目,
刘广才1000平方米新大棚建设。

1998年,农场除第一产业是国营,其余产业均转为私营,即变为非国有经济。农场加大了
扶持与服务力度,推动了农场非国有经济发展,转卖出去的修造厂生产了小型悬耕机、脱粒机、
清粮机。郭光伟粮店实行产地公开,进价公开,品质公开,包送、包换、包退的经营方式,生
意十分红火。农场出现了由4 台小型货车,52人组成的商业大蓬车经营方式,他们自发组织起
来,每人经营一种有特色的行当,利用周边地区农贸市场为阵地,进行商品销售,特别是在赶
集时,方便了职工群众。

1999年方针:发展基地上科技,瞄准市场扩规模,政策驱动促发展,突出养殖多业兴,一
推一扩两加强三服务,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之路。

畜牧业实行科站合一,基层畜牧人员归畜牧科管理,合并网点,核死经费。

实行扶持大户,户养为基础的策略,推进六区规划(二、四队、米厂、林场千头猪养殖区,
十、十一、十二队黄牛千只羊,五、六、八、九队奶牛,七队、农建队养鱼,一、三队、良种
队大棚蔬菜,场部地区商业服务小区)。

进行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改良,外购牲畜要检疫,农场牲畜要定期防疫、检疫。

生肉实行宰前宰后两次检疫,定点屠宰。

增加畜牧投入,场、队、户齐上,年内发展大户30户。强化畜牧服务工作,实行有偿服务。

实行大户给饲料地政策,奶牛15头以上,每头成母奶牛给3 亩地,黄牛20头以上给15亩地,
羊50只以上每30只羊给15亩地,饲料地只收租金,下打租金,按上打租金标准收。

推广养殖新技术,解决养殖业一高三低(高成本、低单产、低科技、低效益),闲置房屋
优先转卖给专业户,建圈舍用红砖、木料可转账。

1999年四队退休干部刘真饲养了几年的小尾寒羊,效益很好,成为示范户,六队养鱼示范
户黄全德获总局奖励,九队马成信奶牛存栏20头,效益可观。非国有经济已改变了人们就业观
念,农场闲散人员减少。

2000年方针:适应市场,规模推进,拓宽领域上特色,建好基地扶龙头,靠订单引挂联,
搞活流通,靠政策上科技,促进发展。主导产业:粮油、烟麻、畜牧、家禽、蔬菜。五个龙头
基地:瓦楞纸原料、畜牧产品、养鱼、农产品深加工、棚菜。完善和组建粮油、饲料、肉制品、
蔬菜、豆制品、餐饮服务六大行业协作,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加销一体
化格局,建立行业协会促进交流,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发展,以协会促规模,以规模求效益,以
效益求发展,提高认识,科学定标,瞄准外部市场,发挥自身优势,拓宽发展空间,创造宽松
发展环境,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宣传借鉴),强化领导,促进发展,大力发展农经型、农牧
型家庭农场,实行转化增值和过腹增值。

优惠政策:

1 、养殖大户(黄牛5 头,猪15头,羊25只,禽500 只,奶牛不限)水费、卫生费减半。

2 、1 奶牛单位(成母奶牛1 头,其它同上)给3 亩饲料地,收70%租金。

3 、每亩养鱼水面养鸭鹅20只,特产税减半。

4 、5 个奶牛单位以上大户,取消义务工、义务车。

5 、采用“2120”模式养猪(种2 公顷地,建一个制酒车间,养20头猪)统一垫付化肥、
种子。

6 、建立销售队伍(农场提供启动资金)打开销路。

7 、收购生猪,运送鱼苗车辆一律免费放行。

8 、场内自营经济产品免收50%工商管理费。

9 、宅基内大棚免收土地使用费。

2000年,非国有经济总的发展思路是:龙头牵头,市场带动,科学发展,主业奠基,规模
推进,典型引路,资金扶持,政策保证,服务到位。

工作重点是建好四个质量园区:经济质量园区、畜牧质量园区、过腹转化园区、营林苗木
质量园区。

主要工作措施: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加强引导,非国有经济也是就业,也是工作,今天
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2 、实行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服务扶持,每年有上级贷款,非国有基金,农场自筹资金
总额250 万元,按不同需要贷给职工做为发展和启动资金;饲料地优惠30%,让利100 万元;
公房和场地用于发展非国有经济可免费使用3 年,自己负责维修;建各类小区,引进奥牛,发
展规模经营;强制防检疫,实行冷冻受精,推进专项扶持。

3 、实行规模推进,建立稳固的发展基地。

4 、实行典型带动,发现、扶持、宣传、巩固有牵动力的典型,防止非国有经济大起大落。

5 、实行体系保证,尤其是服务体系建设。

6 、实施组织保证,注重工作实效,非国有经济单设办公室,分片设兽医等组织措施,都
是垦区少有的,是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非国有经济经营项目:

养殖业:奶牛、黄牛、羊、猪、鸡、鹅、貉狐、鱼。

经特作物:防风、大力子、黄芪、黄岑、穿地龙、板兰根、龙胆草、水飞蓟、五味子、月
苋草、甜菜、亚麻。

  工商运建服:加工业、修理业、运输业、服务业、餐饮业、商业、建筑业、出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