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通信管理

第三节 通信管理




1986年,由于采取人工交换,主要管理目标是交换台和线路,交换台由话务员控制,要求
话务员要熟练,接转准确、快捷,同时要绝对保守用户通话秘密。线路很难保证,因为有一台
电话就有两根架空明线,干线上的电话线好几层,遇有自然、人为碰撞、偷窃等损害,最快也
得一天才能修复。当时外线班配有4 人,配备一台车,确保线路畅通。

1987年,架设八队至农建队通信线路15公里,八队至十二队通信线路3 公里,八队至二队
通信线路2.6公里。

在通信发展的第二阶段,由于长途还是人工转接,仍存在泄密问题,所以对话务员要求还
是不许监听,不许泄秘。

在通信发展的第三阶段,1997年更新砖瓦厂到检查站线路1 公里,9 月10日开通传真业务,
11月底与海伦市电信局合资(海伦市出材料,农场出人力、挖掘机),完成了12公里光缆线路,
使农场通信与海伦市与中国电信网联通,实现了电话全国直拨,12月27日正式入网开通。

1998年3 月,由八队至农建队挂电缆2 公里,4 月7 日在八队装一台长春邮电六厂生产的
RSU模块,耗资7 万元,8 月份向四、五、六队、良种队架设电缆10多公里,将农场原来两
个生产队一台电话的全部分开,11月份撤回海伦市线路,撤回油炸杆70多根,全部用于场部线
路改造,1998年为电话装机高峰期,直拨保密、收费低等有利条件吸引大批用户,当年装机费
用较高,用户安电话要交1600元钱,内有一台电话机和全部材料费、人工费和200 元初始话费,
1998年装机数为417台。

1999年4 月,实现了农场与绥化分局联网,开通中继30路,可同时打进打出各15路电话。
11月份建立国际互联网农垦服务站,可以办理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业务。1999年装机总数591 台。

2000年4 月,由七队南道至七队挂电缆2.4公里。7 月更换场部至五队电缆5 公里,10月将
场部、农建队、六队线路更新,挂电缆800 多米。2000年投资10万元,交换机扩容120 回线,
新装电话163台,装机总数754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