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干部管理
第三节 干部管理
干部管理就是人才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1986年1 月11日,农场隶属关系改变,由黑龙江省劳改局转为农垦绥化管局,管局对农场
班子全面考核之后,对农场的领导班子重新任命,新党委和场领导班子应运而生。
1986年,农场成立了人才规划办公室,隶属于组织部管理,对各类人才登记造册,并上报
绥化地委组织部。
1987年4 月20日,农场制定了《干部培训计划》。
1987年4 月,对刚刚批回来的具有助理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增加豆油供应待遇。
助理级每月增加1 斤豆油,中级每月增加1.5 斤豆油。
1987年4 月20日,经绥化分局党委批准,撤消“海伦农场整党办公室”(该办公室是1983
年3 月成立)。
1988年,农场下发党发16号文件《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具体规定》。
1988年8 月,为整理干部档案,决定重新填写《干部履历表》。1988年12月对知识分子的
政策进行了补充。
1989年1 月,实行场长承包责任制,这是干部管理和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首任责任
制场长是田丰,它和管局党委签有责任状,重要指标是量化的,场长责任明确,权力增加,压
力也加重了。由此生产队一级的负责制也由“党支部领导下的”游离出来,变成纯粹的队长
(厂长、校长)负责制。工资制度也由此打乱,年薪制开始实行,由此党委从繁重的事物性工
作中彻底解脱出来,有精力从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监督
保障工作走上了新的里程。
1991年11月,整顿以工代干,干部岗位划分依1984年农垦总局《关于干部岗位划分的意见》
执行。编制依1980年2 月《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定员标准与劳动定额》执行。
以工代干的基本条件:
1 、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廉洁奉公,具有公仆意识和为人民服务意识。
3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4 、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素质。
5 、有3 年以上工龄,年龄在40岁以下,身体健康,生产队的年龄和学历均可放宽。
以工代干时间的确定:
1 、在干部岗位,由党政部门任命的,从任命之日算起。
2 、在干部岗位,经有干部任免权的单位讨论过,有原始记录,未发履行手续的,从讨论
之日算起。
3 、在干部岗位,符合以工代干条件,没履行审批程序,从审批之日算起。
以工代干试用期为一年。
1992年,干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其条件是:
1 、有开拓进取务实精神,勇于改革创新的第一线青年干部。
2 、第一线的优秀工人。
3 、各层次的劳模、先进人物。
4 、专业水平较高、政治素质较好的工作人员。
5 、各类优秀科学技术人员。
6 、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政治素质较好的党务人员。
7 、重大政治斗争中立场坚定,表现突出的人员。
8 、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9 、转业退休军人中的优秀人员。
10、优秀的团干部。
11、工会组织中的骨干、拔尖分子。
12、民兵组织中的优秀人物。
13、历届大中专毕业生。
14、具有高中文化,又有组织能力的人员。
15、自学成才,表现突出,具有一定特长的人员。
16、交往广泛,联系能力强,政治素质好,在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中能发挥作用的人员。
1993年,场一号文件规定:男50岁,女45岁可申请退养。
1994年,要求干部带头养奶牛,养5 头以上的,向上浮动一级工资。
1994年,允许干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以前只允许职工从事第二职业)。
1995年,要求生产队干部至少养一头奶牛,鼓励干部职工停薪留职,开发五荒。
1996年,干部实行聘任制、招聘制、选举制,择优上岗,双向选择。
由场长聘任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再聘副职和科员,特殊岗位实行招聘,扩大生产队长民主
选举的范围。
签订聘任合同或招聘合同。
机关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生产队实行年薪制。
医疗待遇,离休人员百分之百报销。
场外老干部每人每年500 元医药费,一次性住院费用超过4000元部分百分之百报销(凭县
级以上医院的收据)。
建国前老工人每年300 元医药费,300 元以外不再报销。
退休人员每年100 元医药费,100 元之外不再报销。
在职人员每人每年20元医药费,超过不报。科技人员一次性住院费用超过4000元以上部分,
高级的报销80%,中级的报销75%,初级的报销65%。
1997年,要求种好三田:场领导示范田,生产队高产田,技术员攻关田。
1998年,聘任大专毕业生充实生产一线,八一农大毕业生均安排为农业技术员。
依《总局民主选举生产队长实施细则》进行生产队长民主选举,以期实现干部管理民主化、
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参选生产队长的条件:
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国家政策,思想和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
一致。
2 、熟悉生产队的各项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生产指挥能力,组织领导能力,
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开发推广能力。
3 、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作风民主,具有较强的决策水平。
4 、有较强的责任心,注重实际,敢于负责,政绩突出。
5 、必须是本场职工,具有五年以上工龄。
6 、身体健康。
7 、被选上后,每年至少向职工民主大会报告一次工作。
民选队长的辞聘:
民选队长在聘任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场党委可向职工民主大会提出解聘建议,队职工
民主大会也可因下列原因,向农场党委提出解聘建议。
1 、触犯党纪、政纪、国家法律。
2 、经营不善,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3 、完不成年度任期目标或明显不能胜任。
4 、职工民主大会年度民主评议中,不称职票达到50%以上。
5 、因其个人责任,在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劳动安全等方面出现重大问题,或者因个人
责任造成班子内部、干群矛盾严重激化,出现重大问题的。
6 、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行政工作的。
7 、民选队长在聘期内若辞职,须提前一个月向职工民主大会和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经批准后方可终止工作。
因1998年灾害影响,1999年土地承包出现危机,许多种地小户不承包了,有种不上地的危
险,为解燃眉之急,决定让机关干部带头承包土地,每人至少承租5 公顷土地。机关干部饱受
党的培养,深深理解农场的难处,不管条件如何都欣然承包了土地,由于干部带头,1999年土
地全部出租,没荒一亩地。
机关干部有的不具备种地条件(没设备),或者有种地条件,客观条件也不好(费用高),
加上自然灾害,粮食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机关干部种地出现了亏损,平均亏损在1 万元以上,
当年工资几乎全部抵交了亏损。农忙时节,干部都到自己承租的土地上忙活,机关几乎成了一
座空楼。
同年11月上旬,正值大豆收获完的季节,分局党委更换了农场的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全更
换了。新领导一来就面临收利费税的难关,情况不明,底数不清,收缴工作举步维艰,投机者
纷纷报亏,挂账现象严重,为促进收缴工作,出台了场发27号文件,做了具体规定,主要经济
指标完成不好的要处罚,机关干部有因产品上交不全而受记大过处分的。
为体现民主监督、公开监督的原则,为机构改革和人事调整提供依据,1999年末,农场对
场直、机关、农林单位管理人员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现职干部民主测评。
测评由场领导牵头,宣布考核条件,采取背对背,无记名投票方式,按胜任、基本胜任、
不胜任划分类型。
有2名干部因考核结果不佳被解除了职务。
2000年,干部管理改革力度最大的是全场撤消专职工会主席,工会主席由党支部书记或适
当人选兼任,工会日常工作照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