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行政办公室

第三节 行政办公室



一、机构沿革

  办公室是一个集监督、检查、接待、服务、协调于一身的综合性科室。

   农场行政办公室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4-4



二、机关管理1995年4 月,为强化机关对基层服务的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人员
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促进机关作风的彻底转变,农场办公室特制定《机关工作人员守则》:

1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月内累计迟到3 次,年内累计旷工5 天以上者予以解聘。

2 、工作人员外出开会、学习、办事,必须事前让办公室知道;病假要有诊断书,否则视
为旷工;按时按要求参加机关活动,无故不参加,视为旷工。

3 、不准在科室内进行非组织的娱乐活动(打麻将、扑克、下象棋等);不准在机关洗衣
服、织毛衣等(下班时间也不行),违者解聘。

4 、及时清扫科室卫生;不许往楼内乱泼脏水,更不准往楼内垃圾口内倒脏水,发现一次
罚5 元。

5 、上班时间不许喝酒;不准乱串科室闲聊,更不准在楼内大声喧哗,违者分别罚款10元
和5 元,并要检查,不认错者予以解聘。

6 、节约用电,不准使用电炉子,不准点“长明灯”,违者科室所有人员均罚款5 元。

7 、卫生分担区要按时按要求完成,对不完成或不合格的,罚科长10元,并限期完成;自
行车不准在楼前和楼内停放,违者罚款5 元。

8 、上级和外来领导来场检查指导工作或办事一律由办公室安排到机关食堂就餐,原则上
不安排香烟、水果等。特殊情况,由常务副场长责承办公室安排,对口科室不许另行安排,外
事往来要动用物资的,须经常务副场长批准。

9 、科室下队,可乘自行车或乘方便车,机关不派专车。发现雇用个体小汽车者,除批评
教育外,所有车费由雇车人自行负担。

10、严格控制外出,尽量使用邮寄、电话、传真、捎办、代办等方式办事,必须出差的,
要经主管领导批准,自备旅差费,事后按规定报销,付给现金。

此守则综合了以前的规定,并在以后长时间里起了作用。

三、保密工作1 、严格保密制度。2 、文件没下发之前,控制参阅人员范围。3 、印发机
密文件,要将废纸销毁。

4 、借阅、复印档案资料要有一定级别的批准。

5 、教育工作人员不向无关人员传达会议、文件、领导指示等内容,不许将重要文件带回
家中。

6 、打字室打印机密文件时,要严格保密。

7 、成立保密委员会,监督和处理保密工作。

四、接待工作

1988年,农场下发了《场内接待性用餐规定》:

(一)明确管理权限,严格审批手续,今后场内招待性用餐统一由场长、常务副场长审批,
办公室承办,其他人无权。

(二)招待范围

1 、上级领导和场外洽谈业务人员。

2 、场内大、中、小型会议的全体或部分代表。

(三)招待方式

招待用餐一律在机关食堂,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巧立名目,用公款在社会上招待客人。
否则招待费由当事者个人承担。

(四)招待费标准和要求

1 、系统内四菜一汤不喝酒,科室原则上不陪或只出一人相陪,陪者每餐交0.3 元。

2 、系统外的要严格区分,从简,从免。

3 、场内大型会议(职代会、劳模会、党代会)和特殊会(老干部座谈会、教师节大会)
收费标准由场办公会议定。

4 、临时会议,科室会议不招待,确因超时,只招待生产队人员,标准是二菜一汤,不喝
酒,每餐收费0.5 元。

5 、基层单位招待标准二菜一汤,不喝酒,每日1 元。

6 、在机关食堂就餐,午餐8 时30分,晚餐14时之前通知办公室以便安排。

1998年3 月,农场办公室发文,对就餐、用车做出规定:

1 、不许到机关以外餐厅招待客人,必要时要经场长批准,否则不予核销。

2 、机关食堂就餐标准定额内点菜制。

3 、用车。原则上以4500型吉普车、面包车及转卖车辆为主,但必须经办公室调度,否则
不予核销。

4 、车费核给副场级领导,并在场区、海伦市区内实行包干,场区、市区以外用车不计入
包干费用。

5 、4500型吉普车、面包车为场级领导专用,经场长批准,到场区、市区以外不计入包干
费用,场区、市区以内由常务副场长批准,计入包干费用。

6 、用车后,要在“机关小车承运单”受益人处签字,核销时,手续要齐全(按驾驶员、
受益人、负责人、调度先后顺序签字)方可(包干费另定)。

7 、严格按手续办,办公室定期公布,各主管部门领导、各科室两项费用使用情况。

1998年4 月,农场办公室发文,下发《五费管理办法》。

1 、旅差费:每人800 元,集中管理,超支记个人账,节余留用,局内会议分管领导批,
局外会议场长批。

2 、办公费:每人100 元/年,办公室统一采购、发放。

3 、招待费:核到场领导个人名下,按分管内容对口招待,超支不补,节余留用,机关食
堂以外招待由场长批准,标准不准突破,严禁一客多陪。指标:段俊力2.5 万元,于春生2.5
万元,周军2 万元,袁春风2 万元,曹宝山2 万元,张彬0.7 万元,沈福0.7 万元,戴德仁0.7
万元,于忠0.3 万元,招待标准按办公室文件。

4 、小车费核给场领导个人,办公室统一派,费用计入场领导个人指标,超支不补,节余
留用,场外用车场长批准。指标,袁春风生产车,周军0.6 万元,张彬0.6 万元,,曹宝山1
万元,沈福0.6 万元,戴德仁0.6 万元,于忠0.1 万元(车费标准按办公室文件)。

5 、电话费:每部每年600 元,现任场领导家庭电话每部每年补贴500 元,其余自理。

1999年9 月,办公室发文,公布《招待费、小车费暂行规定》,自9 月25日起执行。

1 、部门来人用餐必须由主管领导批准,办公室统一安排,系统内四菜一汤,系统外由主
管领导安排标准。

2 、大小会议费均由场长批准生效,场长不在,党委书记批准,书记不在由常务场长请示
后签批,办公室按签批标准办。

3 、各部门一般不许发生小车费,特殊情况按场长、书记、常务副场长顺序审批。

4 、9 月25日前招待费、小车费按年初规定办,但9 月30日必须结清,到计财科报账,过
期不办。

5 、以上各项是各部门经费压缩5%之后,仍不超指标的前提下方可执行,超指标之后的
特殊情况须经场长批准方可发生相应费用,否则不予核销。

五、后勤工作

1989年7 月,办公室开始使用传真电报,要求用16开纸,字迹清晰、工整,有领导签字。

1991年4 月,实行办公品统筹。办公人员每人每月2 元,统一购买。

1994年,根据国务院规定,工作时间定为每天8 小时,每周44小时,从3 月14日起,每一
周周六周日休息,第二周周日休息,依此类推,称“大星期天”。到1995年改为每天工作8 小
时,每周40小时,每周休息2 天。

在后勤工作中,有一项每年必办的工作就是给老干部拉烧柴,每年到秋收时,办公室发文,
公布各单位负责的老干部名单,一般都是以送豆秸为主,送后要有反馈,确实保证老干部有烧
柴。

六、印章管理

1986~2000年,共批准刻制印章79枚。

七、文档工作

办公室设专人管理文件和档案工作,负责对上级来文和场发文的传阅、订卷、归档工作。
党委秘书兼办公室副主任主管此项工作。

保存档案是办公室重要工作之一,2000年,有档案室4 个,3 个财会档案室,1 个文件资
料档案室,进室文件资料按要求分类、组卷、编码、归档,档案室订有查阅、安全保密,复印、
借阅、立卷、保管、统计、管理网络和保管制度,档案员邓淑杰参加黑龙江省档案专业干部培
训班第46期学习,持有毕业证。

八、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是反映场情民意的窗口,是联结党心民心的链条,是解决特殊问题的渠道。

信访工作历来是党委和农场十分重视的工作,农场建立了副场长主抓,办公室和信访办具
体抓的责任制,认真执行《信访条例》,实行逐级上访和分级受理制度,对群众来信来访,坚
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依法、就地解决,坚持超前工作,及时疏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时
期,稳定在本地本单位,努力减少越级上访。15年来共解决432 件来访,其中:信访238 件,
历史遗留35件,经济问题68件,工伤29件,其它62件。

接待处理来访人员,坚持积极受理,百访不厌,百谈不烦,热情接待,做到笑脸相迎,热
情让坐,开水解渴,话语暖心,对提出的问题认真核实、分级处理、依法解决、决不推脱,做
到本人、家属、单位三满意,对过高要求者,不厌烦、不冷遇、不激化矛盾,既坚持原则,又
反复解释,信访案例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1989年,农场下发信访工作要点指出:信访工作的任务是:

1 、减少越级上访(个人和集体)进京减少90%,上省减少75%,上总局减少60%;抓好
立案查办,按期结案率96%,无积案;上访老户分级负责;掌握集体上访动向;维护信访秩序,
不许无理取闹;创建无越级上访生产队。

2 、疏通对话渠道,防止因误解政策、作风简单造成上访,建立信息网络:拓宽信息渠道;
提高信息质量和价值。

3 、调查研究,熟悉业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工作措施:

1 、改革创新。

2 、贯彻《信访规定》,将信访工作引向法制轨道。

3 、做好信访工作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

4 、建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

1990年,农场下发《信访工作要点》:

1 、加强领导,扭转往上推、基层没责任的认识,单位成立信访三人领导小组:书记负责
政策兑现、违法乱纪、思想政治和历史遗留问题。队长负责计划生育、奖金兑现、税费收缴、
产品上交、劳动工资、工作调整工作。工会主席负责劳保福利、伤病争议、批评建议、民事纠
纷。

2 、做好阅信、初访工作,基层解决问题,减少越级集体上访,(1 )热情接待,不怕麻
烦,(2 )做好登记,做好调查;(3 )实事求是,不推不拖,(4 )弄不清、拿不准和重大
问题及时汇报,并向当事人详细说明,力争一次解决,稳定在当地解决,减少越级上访,防止
集体进京、上省、到总局、分局上访。

3 、掌握动向,超前工作,发现集体上访苗头,要及时出面、疏导、缓解、稳定情绪、果
断制止,因不负责任而造成大规模集体上访的,要追究责任。

4 、四无目标:无进京、上省、到总局、分局上访人员,对实现和不能实现四无单位要适
当奖惩。

5 、场领导信访接待日安排在办公室,场领导坐镇,听群众呼声与合理建议,解释政策和
疑难问题。

6 、处理好举报信访、推动廉政建设。举报类要精心研究,重大问题及时报告或转办,不
漏不误,要保护举报人,不许将举报信转回单位或个人手中,严励打击报复行为,对利用信访
制造混乱、诬陷好人的,也要及时查清,追究责任。

7 、各职能部门对转来的上访问题,要积极办理,互相配合,不许踢皮球。

1994年,根据黑办发[1994]3 号、黑垦办发[1994]7 号文件精神,农场制定《逐级上
访细则》:

(一)总则

1 、以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为原
则,及时、正确处理群众逐级上访问题。

2 、实行逐级上访,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
实事求是地依照法律和政策处理群众上访,做好稳定工作。

3 、领导要重视上访工作,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就地处理好来信、来访工作,做好疏导
工作。

4 、上访要如实,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自觉遵守上访秩序。

(二)逐级上访的起点和秩序

1 、来访人所在基层单位是起点。

2 、上访者先到起点单位反映和要求解决处理的问题。

3 、上访人不服起点单位的处理,可在一个月内持起点单位出具的《上访问题处理意见书》
到场信访办申请复查。

4 、上访人对复查结论不服,可在二个月内持《意见书》到做出复查结论的上一级主管部
门申请复查。

5 、对需要复查、复核或裁决的上访问题至受理之日起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处理结案,不能
结案,应向信访办提出延长申请,并告知上访人,在结案后将意见书交给上访人和信访办。

(三)处理原则

1 、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不得推卸,按规定做出答复,对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做到事实
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

2 、集体上访必须选出代表到受理单位反映,正在复查、复核、裁决时,上访人不得越级
上访、重复或多头上访。3 、对超出本级职权范围的上访问题,要做好解释,并向上请示。4 、
不按程序上访,要宣传解释,并通知上访人单位,重、特大或紧急问题应按特殊情况处理。5 、
经过复查、复核、裁决后的上访问题,上访人如仍坚持过高要求,继续纠缠、无理取闹的,要
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的规定,由有关部门进行收容处理。

(四)信访部门职责

1 、按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宣传引导群众,依照法律和行政程序,逐级反映,申
诉问题,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维护上访秩序。

2 、向有关单位和下级交办需要受理、复查的来访问题。

3 、督促、检查来访问题,各单位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配合职能部门,承办上级和本单
位领导交办需要查处的上访问题,主持协调重要来访案件。

4 、组织和管理逐级上访,反映和解决上访问题。

5 、对上访问题要多做调查,勤了解、观察动向,体察民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 、做好老上访户的处理和稳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和解决具体问题,有效控制老
上访户。

1999年,农场下发《信访工作要点》:

1 、防止集体上访,减少越级上访,稳定缠访户。

2 、学习、宣传信访法规,掌握单位信访形势,增强政策透明度,提高干部政治水平、群
众依法上访的自觉性。

3 、领导重视,坚持党委例会研究信访工作,发挥信访领导小组集体议事和集中研究解决
信访疑难问题的重要作用,开好本单位年初信访会议,加大两个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底数清、
措施行、效果显。

4 、实行领导包案件、包处理、包兑现,保证不再上访的三包一保,明确具体负责人,强
化监控,确定责任、措施,签定信访工作责任状,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5 、完善信访制度,抓好逐级上访、下访制度,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制度和领导接待日制
度的贯彻落实,做到接待时,值班领导两公开,程序规范,手续完备,做好下访,解决具体实
际问题。

6 、稳定上访老户,处理好上访老户问题,集中统一行动,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上
访老户稳定在当地,要做好提供信访信息、意见征集、材料报表等工作,兼职信访员要有较好
完成目标、管理任务的良好作风。

7 、制做信访图表,规范信访工作,党支部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熟悉信访业务,提高
公文写作水平,各单位书记和主要负责人是兼职信访联络员。

九、体改工作

1986年,设体改办,主任郭玉石,1988年以后,体改办没有专职主任,归劳资科管,1992
年以后归办公室管。

体改办的职责是研究经济发展的趋势,发现市场经济的机遇,总结农场各项事业的成败,
制定各项改革方案。

1988年,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提交了建立乳品厂,粮食烘干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
农场通过,最终建成了这两个项目。

1988年、1994年,协助农场制定了兴办家庭农场的方案。

在工业体制改革进程中,协助场领导制定租赁和转卖企业的标底。

1988年兴办家庭农场时,由大户农场负责对小户、无机户代耕,体改办将这种机制总结为
“一大带多小”。

十、史志工作

1983年4 月,农场开始修志,主编马增耀,1986年中止工作,1991年重新开始,1992年再
度中止,1997年又重新开始,于1993年5 月完成了《海伦农场志》(1955~1985)初稿。

1999年5 月27日,第二轮修志开始,主编林作仁,2000年3 月中止工作,2000年12月恢复。
首先承办前志的整理、校对、打印、出版工作,从2003年开始续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