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教师队伍
第八节 教师队伍
1986~2000年,农场的教师队伍是由原从场内高中生中考试择优录用和大中专毕业生陆续
返场逐步形成的(主要是农垦师专和农垦师范)。
老师队伍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加之教师队伍庞大超编的原因,进行了两次以优胜劣汰为
原则的减员整顿工作。第一次是1992年8 月,第二次是1994年8 月,两次整顿均采取统一文化
考试,严格的工作考核,场教委制定统一的整顿方案。经过两次整顿全场教师减员三分之一。
在改革的促动下,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掀起了学文化、学业务、拼命干工
作的一个又一个热潮,年年都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教学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明显
的提高。
教师业务进修和文化进修主要是靠在职函授大本、大专、中专的学习和寒暑假的定期岗位
培训(即继续教育)等方式来解决,经过学习和培训,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农垦总局党委下发了[1998]5 号文件,这是一个整体改革规划,
其中有关章节规定了关于教育单位实行结构调整中涉及到老教师的内部退养问题做了相应的规
定。按照该文件的规定,农场党委根据农场集中办学后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决定内退首批普
通教师8 人,1999年内退5 人,2000年内退8 人。
1996年,根据国家教委文件精神,按照《教师法》有关条款,农场随海伦市进行了大批在
职教师的“教师资格”认定过度工作。经过审批,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获得了国家颁发的
“教师资格证书”。
1986~2000年,农场教师队伍是大动荡、大调整的阶段,也是由低级向高级大发展阶段,
除在职培训、学习提高外,更可喜的是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陆续聘用了许多年轻的有才干的教师
任教,还有从外地引进的一部分高水平的高中教师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