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文艺创作

第三节 文艺创作




农场文艺创作有两种类型,一是职务著作,二是群众创作。职务著作主要是报告、调查报
告、规划、场志等少有文艺类型的;群众创作主要是文艺类型的,有书法、绘画、小说、诗歌、
回忆录等,其中不乏上档次的作品。

  文学作品选

   大 荒 情 结

   ———记绥化分局“十佳公仆”海伦农场工会副主席李景仁

岁月的身影仿佛已经属于遥远,中间毕竟相隔三十五年滔滔的时光,你却说,一切都像从
身边刚刚走过,以青春的年华走过的那段风雨人生只是昨天的故事。

望着辽阔无边的雪原,你的神情激动而深沉,每一句感慨都带着你对脚下这片荒原的体味。
你真切地回忆着流向岁月下游的细小的浪花,那是漫着你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色彩啊!

那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年代,历史给了你们一个共同的名字:知识青年。

历史由于你们这一代人的上山下乡,而拥有了一段永恒的青春,你们因为那段历史更拥有
一种无悔的人生。

你却把这段浸透着血汗的人生作了一个具体形象的比喻:我只觉的三十年只是一个季节,
那就是春天,我也就是这春天里的一粒种子。青春也好,年华也好,都在这片泥土里生根发芽
了。

在扎音河边的海伦农场,人们都知道你了解你,更愿意走近你。对了,你的名字叫李景仁,
35年前那个雪花飘飞的初冬,你从鸡西来到这里。后来人家想起往事的时候,你说,我家在鸡
西矿区,那里属于完达山脉,我不是“上山下乡”而是“下山上乡”的知青。

把无怨无悔的年华给了北大荒春种秋收的悠悠岁月,如今已走近了自己的知天命之年了。
你认真地说着,其实在我的脑海里早己淡化了“知青”的字眼,我只是这片土地上普普通通的
一粒种子。

其实,你和这片厚重的土地都不会忘记你们以青春血汗浇灌的三十年。

就在那个让你终生难忘的冬日,那一天是1968年11月3 日,你和同伴坐着从鸡西直达海北
的专列来到这里。

整整三趟专列,来到这个在地图上极不显眼的小小的火车站。你便是这四千多名知青大军
中的一员。

年纪轻轻的你们,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远离家门。如果说平时外出机会只像是放收自如的风
筝,那么这次下乡可是怀里揣着户口和粮食关系到这里落户的啊,在某种程序上讲,是潮流和
历史“逼”着每一个青春年华都长出雄鹰海燕般的翅膀。

你至今仍然记得真真切切。如果火车启动时站台上下的泪雨是亲人的牵挂,那么刚进农场
时的泪水多是来自心中的失望。

这里是一个劳改农场,你们住进了刚刚迁走了劳改犯的大筒子土坯房。你们可是满心都是
时代的热望和荣耀,每一个人都是在领袖巨手指引下来到这里屯垦戍边改地换天的。

你被分配到第九队,在场部东南20里。那时的你们既单纯又热情,平时想家归想家,可工
作和学习时,都是一个比着一个地往前奔。

二十岁的你,正是满怀着美好憧憬的好年华。当时你正在高中二年级,品学兼优的你从小
就爱好广泛,且是学啥啥会。除了课堂和书本,如文艺、美术、体育等等,你都能爱好得出类
拔萃。上学时你就同时当着数学和美术的两门课代表。看着聪明好学的你,当矿工的父亲常常
欣慰地为你设想着往后的道路。那道路当然最先通往的是令人羡慕的大学校门。

在家里你是长子,你成为上山下乡热潮中的一朵浪花是义不容辞的。

在此之前,虽然你没有接触过农活,可百姓家日子里的苦涩与艰辛你早就品尝了,还在上
小学时,你就成了父母生活中的帮手,挑水、劈柴,以细小的心灵感受着日子的艰辛,这正好
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吃苦受累奠基了你最初的人生之路,于是,下乡后的脚步自然比同伴多了一些坚强。刚刚
接触劳作便异常辛苦,冬天的寒夜好长好长,单调的马达声伴随着你们忙碌的身影。脱谷喂入
当然是最苦最累的岗位,干时,浑身是汗;停下,便打冷战。天上的星星们眨着眼睛关注着你
们,而你们却是无暇顾及星斗们的神情。身上早已疲惫不堪了。滚烫的心却在思念着远方。这
时,你觉得亲人们离你很远很远,中间阻隔着的何止是几千里云月啊?你只能把这些悄悄地埋
在心里。

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你们都没有回家,年夜饭是自己动手包的饺子,拿起筷子时,你直觉
得鼻子有些发酸。那天夜里,你又操起那把从家里带来的当年舅舅给你买的二胡,先拉的是《
良宵》,再拉《江河水》。顺着琴弦的颤抖,你那深深的思乡之情静静地流进除夕的寒夜。

季节性极强的农活很苦,从那句谁都忘不了的顺口溜中,最能证明那时的艰辛:早上三点
半,两头看不见,地里三顿饭。且每天晚上都要开会,不是学报纸,就是读文件。夏锄时炎热
和蚊虫的叮咬,常常让你一脸的包、满手的血。而秋天割大豆时,累得腰能弯下去,直起的时
候却要龇牙咧嘴。晚上回到宿舍还要补裤子缝手套。那时,如果能多睡一小时,哪怕再短一点,
都成了无法办到的奢望。

你所具备的才华终于让你有了新的转折,不久你就成了连队文艺演出队的成员,所有的乐
器你几乎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且渐渐地能编会导了。后来你被调到总场文艺演出队,于是,整
个农场的田间地头,常常飘来你们的歌声。这期间,你年轻的憧憬与梦幻便随着演出队几起几
落,后来你又到了大修厂的铸造车间,这在当时可是让人羡慕的好工作啊,聪明好学的你进步
很快,很快便入党并被提为车间主任。

你在自己的岗位很钻研,业余时间开始自学初等和高等数学,还有热处理等等。后来,凭
着你的真才实学考取了技术员。你把那个车间也领到了荣誉之花盛开的地方,成了农场标兵先
进单位。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你,你的才华也终于有了可以发挥的用武之地了。那是1981年,你被
调进农场工会,当时的岗位是安全监督员。

你也不曾想到,在工会一直工作到了今天。十多年的风雨伴随着你的身影,忙忙碌碌之中,
你不断地增长着才干。音乐、美术、雕塑,你都能边学边干,且是那样的超出一般。人们都称
你是全才的多面手,你自己却依旧感到还远远不够,对于新的东西,你总是如饥似渴地、反反
复复地练,直到自己满意的时候。

后来,你幸运地到哈尔滨工会干部学校脱产学习了二年,你学识和思想的积累与飞跃,绝
不是那张大专文凭所能完全表达的。回场后你被提为工会副主席,这是1990年。

走上了“官”的位置,你却依然觉得在百姓中间,还是他们之中普通的一员。就这样,不
管是谁求你,你都以热情回报。于是,连队画图来找你,组织演出来找你,写匾刻字还找你,
有求必应的你,理所当然地赢得了人们的信赖。

你是那种永远闲不住的人,别人能靠一杯茶水一通神侃去打发工作的时间,你却手不停眼
不停地忙这忙那。1998年,农场基层连队规范文化室建设需要更换图板,你整整用了一个冬天
的业余时问,制作了四十多块图板,而且不计报酬、不讲代价。

原野上的花开花落总是跟着相关的季节,而每一个季节里你都很忙,你却常说,我这人就
是这个样,越忙才越觉得充实。

在这个岗位上,你对一年的工作早就又熟又精了,于是,几任主席都说,有了景仁,我什
么事都能放心地撒开手。

工作求精的你,对名与利都想得很开,从来不争不抢。你其实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那就是从来不到领导家去“联络感情”,而老领导退休了,手里的权力交给了下任,你却真诚
地登门去拜访。

有人和你开着玩笑,说你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是海伦农场的“场宝”,笑声落在了周围
人的身上之后,大家静想一下,都觉得有道理。别说是农场,就是分局到总局去参加文艺汇演,
也必须由你参与编导。至今不少人都记得,1992年总局抗洪救灾的文艺演出,一共去了十四个
人,就捧回来十二块金灿灿的奖牌。2002年,分局为参加总局汇演,把你抽调上去,你几次往
返柳河编排指导节目,没有说过一个累字,没有提过一分报酬。

你写的曲艺作品刊登在报纸上,让更多的笑声响在人们的生活里。

很多来到这里的人,都被矗立在办公楼前的那座题为“飞吧,海伦”的场雕所吸引,那虚
实兼备的创意,别开生面的造型,即使是内行人看了也会啧啧赞扬,可他们不会想到,这可不
是外请专家完成的,而是出自你的智慧和劳动。

每年的职代会前后,是你最忙的时候。事无巨细,你都要去费心尽力。从准备材料、布置
会场,到提案报告、文艺演出,你简直忙得不可开交。那次演出了一个半小时,节目多是你来
自编自筹,且演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大家看着都觉得很生动很亲切,可他们拍手叫好的时候,
谁会想到你们排练这些节目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五天呢?

尽管筹备职代会忙得不可开交,但就在这时别人找到你帮忙,你从来不会拒绝。你总是说,
谁让咱会了呢。

平平凡凡的岗位上,却吸引了那么多关注的眼神。大家都愿意走近你,有事没事都愿意到
你的办公室坐一坐聊一聊。你说你们工会的几人相处得很和谐,在平时,如果是一个生人走进
来,他根本分不清哪位是主席,哪位是干事。你在这方面体会颇深,你感慨地说,我真喜欢这
样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相互都理解,不隔心。只要是心里不设防,工作即使苦点累点,还
是觉得轻松。

年龄并没有影响你创新的脚步,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你总是虚心地学,不断完善自己。
新企业组建工会是个新课题,你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创新的意识,半年内完成了新企建会工
作。2002年,省总工会来农场检查工作,对农场新企建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别人不止一次地问过你,知青大返城时,为啥不回鸡西,你的回答真实而可信,一是家在
矿区,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回城想找理想的工作根本不可能,父亲说,你回来就得下井挖
煤,还是在农场种地吧。二是农场正缺人,领导不想放。不管怎么说,我从来不后悔。我在这
里干得很舒心。

再舒心的日子也会想家,尤其看到同车来的一批又一批都飞回了城,有时心里也有些长草。
潮起潮落之后,如今全场的鸡西知青只剩下你们23人,只是当年来时的二百分之一。伙伴同乡
越少便从心里越觉得亲,有时找个理由就聚一下,谈往事,说今朝,彼此坦露心底的小秘密。
几杯热酒下肚,当年的激情就又回到了身上。于是,扯着嗓子唱“兵团战士胸有朝阳”,有时
也背能表达离愁别绪的古诗,记得有一次,你们背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你突发奇想,非要改一个字,说这样才更符合你们眼下的心境。于是,自然而然地有了你们的
一些久藏心底的悲壮之情:青春作伴不还乡。

冥冥地把农场当成了家,可夜深人静的时候,你还是习惯在夜色里深深地眺望着东南方,
你想象着,应该在那颗最亮的星星下面就是你的家乡。你时常把对父母的牵挂写进一张张汇款
单。你依旧说,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便是我生活中的一个无法弥补的缺憾。其实,年迈的双
亲更是惦念着仍在远方的你。你说,本该多回去几次,可是我干的这干作,越到年关越是忙,
这不,虽是同在一个省,又有好几个春节没回鸡西过了。

岁月的风雨埋没了许多往事,可有个普通的日子却让你无法忘记,那便是每一年的11月3
日,这是你们三十五年前下乡的纪念日。每到这一天,你家都要吃饺子,这方式你一直这样继
续着。

那天,一位记者来采访你,你怎么地推辞不了时,就一个劲儿说,真是没有什么可说可写
的,一切都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可静下心来一回忆一总结,又
觉得好像什么都没干。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几乎都是重复的,更找不到感人至深的闪光点了。

其实,就在你这样说的同时,周围的人都在以自己的心灵在感知着你普通人格的光彩。朴
素而诚实的品格是以别人良知的天平衡量出来的。有三件事,当然最有说服力。那是在1998年
1月召开的全场职工代会上,113名代表从25名候选人中推选“最佳公仆”,你得到的票数最多。
有98个人投了你的票。你自己事后还认真地说,我真没想到。2002年,你又被全场职工推荐为
农场“十佳公仆”。

那天,你接过那个金灿灿的荣誉证书,心中好激动。不知怎的,在这一瞬间,你突然想起
了三十五年前的那个初冬。你们刚到海伦农场时的情景。

一切像是昨天,其实已是三十多年。那天,你久久地端祥着镜子里的那个自己,用手摸了
摸脸上的皱纹,直觉得像是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望着这片原野上发生的变化,你的心中感到欣慰和自豪,因为在这里,有着你三十几年的
滔滔热汗和殷殷心血。

你久久地凝望着你曾辛勤耕耘过的黑土地,还是真诚地说,人生在这里得到锻炼和充实,
我对走过的三十五年无怨无悔,问心无愧。要让我说,在这里,我还是一粒种子,能把生命的
根扎在神奇的北大荒,我心里只有两个字:知足。

以三十度春秋年华向深情的黑土地播洒生命的信念和追求。今天,该是到了你喜获丰收的
季节了。

   作者:朱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