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述

概述




  
1959年12月25日,黑龙江省肇州县人民政府为了给人民公社培育出更多的畜力和为国家交
售更多的畜产品,决定以肇州县卫星牧场三分场为基础,把新主人民公社所辖的新青、新平、
新合、先锋四个管理区和新主管理区的第五生产队划出,组建县营牧场。1960年1月1日牧场正
式成立,命名为“和平牧场”。
和平牧场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境内,在松嫩平原(松花江和嫩江两条水系冲积的平原)的
中部。地形东高西低,地势较平坦,多为平缓漫岗,风积沙丘。和平牧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
候,冬季长而干燥,多西北风;夏季短而炎热多雨。季风交替,气温变化剧烈,春季多刮大风,
常带有沙尘。
和平牧场辖区东西27公里,南北26公里,总面积为352.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72 365
亩,草原面积为20 445.6亩,林地面积为57 858亩,苗圃面积600亩,菜园225亩,苇塘面积
46200亩,水面为60198亩。牧场盛产玉米、高粱,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石油。这些得天独厚的
资源,为牧场的发展带来美好的前景。
牧场机关的职能部门有:党办、行政办、畜牧办、生产办、经营办五个办公室。同时,还
设有物资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基建公司、购销公司等四个企业性公司。牧场总人口为10434
人,职工总数为3 472 人。
和平牧场是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场初期,牧场家业少、底子薄,加之缺乏
管理经验,仅1960—1961年两年间就亏损27.9万元。
自1964—1982年,连续19年亏损,亏损金额达1 873.4 万元。1960~ 1985 年建场26年,
累计亏损2 766.2 万元。
1960年,牧场组建时,接收人民公社的牲畜,马938匹,黄牛1 141头,绵羊810只,猪234
头。这些牲畜均属本地自繁自养,品种杂,疫病多,生产性能差。马体质差,挽力小。1963
年牧场以培育种畜为主,以“阿尔登”马为重点,注重提高牲畜质量,制定了畜牧管理方案,
使牲畜的质量有一定的提高。
和平牧场组建时有耕地50 042亩。为了适应生产的发展,推广了优良品种,1960年粮豆亩
产46.5公斤,比建场前的1959年亩产43.5公斤,提高6.3 %。1961年,牧场注重农业经营管理,
粮豆亩产由1960年的46.5公斤,上升到58公斤,提高24.7%。总产量由1960年的1 970吨,增
加到2 939.5吨,提高33.1%,当年盈利11万元,受到黑龙江省农垦厅的嘉奖。
1985年,和平牧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
[中发(1983)1号] 和《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发(1984)1号]以及农牧
渔业部《关于在国营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意见》精神,兴办职工家庭农牧场1 240个,实
行家庭承包经营,定额上缴,自负盈亏。由于职工缺少经营管理家庭农场的经验,加之当年的
风、涝灾害,1985年粮豆亩产仅30公斤,总产1 961.3吨,当年外购粮1 800吨。
“光腚屯,光杆路,风起沙飞扬,农田无防护”。从建场初期人们传唱的歌谣中便知当时
牧场的林业状况。建场后,牧场就开始人工小面积压杆造林。 1975 年,牧场开始大规模造林
绿化,并采用“五铧犁埋根造林法”,效率高,成活率也高。到1985年,和平牧场共造人工林
57 858亩,其中农田防护林 48 263亩,用材林8 466亩,经济林463亩,薪炭林666亩,果园
两处,共150亩,森林覆盖率达12%。农田防护林已见到效益,薪炭林已能解决部分职工烧柴
问题。1975~1985年林业经营利润累计138.3万元。
自1960年建场以来,牧场的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1973 年建成农
机修配厂,1976年建起了红砖厂,1983年建成日处理鲜奶20吨的乳品厂。1984年该厂生产的
“飞鸽牌”速溶全脂奶粉,被评为黑龙江省同行业第一名。该产品色泽纯正,奶香味浓,具有
营养丰富的特点。销往哈尔滨、北京、广州、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等省市,产品供不应求。
随着畜牧业、种植业、工业及其他各业的振兴,牧场的教育、卫生、科技事业也有了较快
的发展。到1985年,场部有12年制中学一所,生产队有小学 19所,全场教职工总数194人,在
校学生3 408人。学校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到1985年牧场高中毕业生累计考入大专院校33人,
中专学校35人。和平牧场有职工医院一所,防疫站一所,生产队有卫生所6个,全场共有医务
人员37人。医院有床位25张,设有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妇科、X光室、电超声波室、
理疗室、手术室、药剂室等科室。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为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起到重
要作用。
和平牧场的科技事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到1985年止,已经取得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143
人(不含中小学教师职称)。其中畜牧27人,农业9人,机械12人,林业3人,会统75人,医
疗卫生17人。
和平牧场的广大干部、职工经过艰苦的奋斗,无私奉献,使牧场出现了牧、农、工各业比
翼齐飞的新局面。特别是牧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牧业生产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紧密型,牧
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新型的产业组织,成为黑龙江垦区奶牛生产的标兵单位。26年来,
种畜场累计出售各类牲畜 35064头(匹、只),生产羊毛377.5吨,生产鲜奶6951吨。粮食生
产从自给自足到自给有余,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和平牧场建场26年来,虽然隶属关系几经改变,但是,牧场干部、职工抗灾夺取畜牧业、
农业丰收的决心和意志没有变。广大干部、职工在牧场党、政的带领下,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方
针、政策,认真落实牧场党委提出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依靠科技
进步,发挥优势,增强活力,自力自强,挖掘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素质。以玉米、牧草为基础,
靠林业做保障,以大力发展奶牛为突破口,以乳品、化工为重点,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经
济发展战略。充分调动每个职工家庭农场的生产积极性,抓好乳品生产,抓好农业生产,抓好
林业生产。依靠政策,依靠科技,依靠本地资源,积极发展商品生产,使牧场的牧业、农业、
工副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使牧场的经济效益迅速提高。一个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的新和平牧场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