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气候

第三节 气候


  
  一、四季气候特点

  和平种畜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蒙古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的影响,冬季长
而寒冷干燥,多西北风;夏季短而炎热多雨,光照足,多南风;春秋温凉晴天多,少雨,季风
交替,多刮风沙,气温变化急剧,昼夜温差较大。
  (一)春季(3—5月)
  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据资料记载(1961—1985年)春季降水量的平均值为53毫米,仅
占全年降水量的10%,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又多集中在这一季节,蒸发量大,所以春季经
常干旱。
  (二)夏季(6~8月)
  夏季光照强,热量足,降水多,风力小,属高湿高温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夏季平
均气温21.4℃,其中7月份最高,平均为22.9℃,有效积温 1931℃,占全年有效积温的69%。
夏季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平均降水量297.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以上,其中7月
份最多,平均在100毫米以上。
  (三)秋季(9~10月)
  天高气爽,降水量显著减少,其平均为68.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6%,晴天日数增多,
日照充足,昼夜温差明显加大,秋季季风开始活动,冷空气逐渐侵入。
  (四)冬季(11—12月)
  天晴少云,降水少,其平均值仅为13.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冬季西北季风多,常
处于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而干燥。

  二、日照

  全年日照时数较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72.8小时。5—9月是农作物生长季节,平均日
照时数为1 319.7小时,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比较复杂,全年日照时数最多的6月份为289.1小时,
最少的12月份为175.7小时,年日照率为62.2%。

  三、气温

  根据1959~1985年气象资料综合分析,全年平均气温3.3℃,年平均最高值为5.3℃,最低
值为1.5℃。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19.5℃,最热的月份(7月),平均气温22.9℃,极
端最高气温37.4℃,极端最低气温-36.2℃,绝对温差大。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年平均值
为2842℃,最高可达3348.6℃。

  四、气压

气压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变化明显而不规则,常年气压的极端最高值为1 022.7
毫米,而极端最低值只有952.5 毫米,年气压差为70.2毫米。

  五、降水

  年降水量在218.9—564.3毫米之间,1960—1985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31.8毫米。降水量
在四季分配上差异较大,表现在降水的集中程度和雨季长短上,其特点是夏季降水量大,春、
秋季降水量偏少,尤以冬季为最少。

  六、蒸发

  年蒸发量平均值为1531.7毫米,是降水量的3倍还多,冬季蒸发量小,夏季蒸发量大。蒸
发量最大的是4—9月份,其中5—8月,月蒸发量超过200毫米,占全年蒸发量的18.6%。

  七、霜期和冰冻

作物生长期151 天。始霜期为9 月下旬,终霜期为4 月末,霜期长达7 个月左右。自1961
年以来,无霜期为136 天。土壤冰冻期从10月初至翌年5 月中旬,长达232 天左右,冻土深度
可达2140毫米。

  八、风力风向

春季多风是种畜场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春风从2月下旬刮起,风力逐渐加大,3—4月间,
7—8级大风比较频繁,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大风日年平均为21天,占全年平均风日的60%以上。
5 月份立夏以后大风渐停。到10月下旬,冬季季风开始刮起。年平均风速为4.1米/秒。
春季的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冬季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四季中夏季风日最少。
建场以来,就有多次灾害性的大风,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对畜牧业的发展也
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风害连续不断,造成严重的土壤风蚀,每年平均被风刮走耕地表土 1.6厘米左右。土
壤肥力逐年下降。

   各月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一览表
  表1—1 单位:小时



   1961-1985年月平均气温表
  表1—2 单位:℃



1961-1985年月平均降水量表
  表1—3 单位:毫米



   1961-1985年月平均蒸发量表
  表1—4 单位: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