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面积和土壤结构

第四节 面积和土壤结构


    
和平种畜场总面积为352.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2365亩,草原20445.6亩,林地57858
亩,苗圃600亩,菜园225亩,苇塘46 200亩,水面60198亩,道路、村屯、水渠占地33600亩。
按照黑龙江省土壤分类暂行草案规定标准,经1981—1982年土壤普查,认定和平种畜场土
壤可分为四大类型:
一、风沙土。风沙土是细粉沙经风搬运而形成。多分布在起伏不平的漫岗和岗间平地,面
积为169029亩,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36.6%。种畜场的耕地多以风沙土为主,这类土壤占总耕
地面积的91.9%。风沙土的特点是:理化性能较差,渗透力强,不易保持水肥,土壤贫瘠,易
风蚀、水蚀。但土壤热容量大,春季化冻早,可耕性能良好。
二、黑钙土。总面积为73 147亩,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15.8%,占草原面积的35.8%。分
布在种畜场较平坦的地带。这种土壤可分栗钙、灰钙两个亚类。近年来这类土质已有不同程度
的盐渍化,属于碱化钙土亚类。土壤肥力不高,但抗旱能力强,适于牧草的生长,属较好的采
草、放牧兼用草场。
三、盐碱土。总面积为42 307亩。这种土壤分为明碱斑、暗碱地两种,占种畜场总面积的
9.2%。占草原总面积的20.7%。还有零散分布、大小不等的无植被覆盖斑,不适于耕种,也
不适于放牧、采草。
四、沼泽土。即碱化草甸沼泽土,总面积为177 51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主要分布
在低洼地,有的长年积水,生长着茂盛的芦苇;有的季节性积水,生长着较差的荻及其它喜温
性植物。土体剖面呈铅灰色的沼泽化现象,并有很多的锈纹、锈斑,土质粘重,层次不明显。
这类土地不适于耕种。水分充足的年份是芦苇生长较好的区域,旱年可采草、牧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