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产队概况
第四节 生产队概况
种畜场所辖九个生产队。1980年末,二队划归八队管理,因此没有二队。 1983 年种畜场
共有八个生产队,两站(草原管理站、实验站)一场(林场)。
一队,位于场部所在地,所属两个自然屯,1985年有住户176户,人口824人,总耕地面积
8200亩,林地面积770亩,采草区12400亩。、三队,位于场部东南巨宝山屯,该队所属两个自
然屯,1985年有住户165户,人口886人,耕地面积8700亩,林地面积3 337亩,采草区4075亩。
四队,位于种畜场东南的西赵地房子屯,所属两个自然屯,1985年有住户 202户,人口985
人,耕地面积12000亩,林地面积6 272亩,采草区5 845亩。
五队,位于场部东,原是移民新村(十村),1985年有住户120户,人口561人,耕地面积
8100亩,林地面积5667亩,采草区16435亩。
六队,位于场部东北,包括移民新村十一、十二两个自然屯,1985年有住户138 户,人口
665 人,耕地面积8100亩,林地3218亩,采草区16435亩。
七队,位于场部东北角的十家户屯,北邻绿色草原牧场,所属三个自然屯。 1985 年有住
户194 户,人口993 人,耕地面积8925亩,林地8585亩,采草区 17360亩,队办珍珠岩厂一个。
八队,位于场部偏西北营台屯,北与杜蒙县的敖林西伯乡为邻。1985年有住户141 户,人
口671 人,耕地面积4 500亩,林地面积6 638亩,采草区 18190亩。
九队,位于种畜场西北角的小庙子屯,包括两个自然屯,西靠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位
哈乡。1985年有住户169户,人口893人,耕地面积9400亩,林地面积3825亩,采草区20325亩。
草原工作站,位于场部北黄家围子,没有耕地,负责草原建设和管理,担负着全场的青贮
收割任务。
实验站,位于场部东北新立屯,该队主要负责种子繁育和小区试验。1985年有住户105户,
人口446 人,有耕地面积1800亩,育种田面积1 260亩,小区试验田面积70亩。
林场,位于场部偏东北,东与大同区兴隆泉乡接壤,该队为场专业林场。 1985年有住户
70户,人口324人,林地15125亩,耕地3240亩。
集体经济生产队,该队始建于1962年。起初名为大车队。有马车4台。平时种菜、养猪,
秋冬季为职工拉运烧柴。主要任务是为职工生活服务。1972年更名为服务队,种植蔬菜315亩,
服务场部地区职工生活及拉运烧柴。当时有职工28人,马车5台,牛车1台专供招待所用水,并
为困难职工家属提供就业机会,生产忙季都要雇用家属工45人左右。1981年,更名为集体经济
生产队,为种畜场队级单位,配书记1人,正、副队长各1人,菜地420 亩,并开始了豆腐等副
食品生产,以丰富职工生活。此时,除领导以外,全部录用非职工从事生产。分配原则是自负
盈亏,每年除提留3 %的公益金外,其余全部参加分配。集体工人实行工分制,按劳分配。
经营范围开始扩展,成立了种畜场第一家饭店。
1984年末,更名为劳动服务公司,除了巩固提高上述经营项目外,又开办了集体商店,烧
酒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