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种子

第三节 种子


  
  1960—1962年,种畜场在种子使用上采取“四自一辅”的办法,即由生产股提出推广的品
种,生产队自选、自繁、自留、自用,多余部分由生产股统一调拨辅助。当时使用的小麦品种
有“合作四号”,玉米品种有“美稔黄”、“金顶子”,大豆品种有“满仓金”,谷子品种有
“竹叶青”、“双丰收”、“金香玉”、“白沙谷”等农家品种。这种方法虽好于职工随意自
留、自用,但仍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推广一个新品种往往是“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就
退化”。
  1964年,种畜场开始良种繁育工作。生产办设一人专抓此项工作。把原超英分场新立大队
改为良种队,进行种子小区繁育,引进适应种畜场风沙土条件的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筛选。
  1965—1967年,良种试验员被调出,加之“文化大革命”影响,良种繁育工作停止。
  1968—1978年,恢复良种的试验与繁殖工作,良种实验站进行了大面积良种繁育,从而建
立了自繁良种基地。
  1979—1981年,种畜场相继引入了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五种作物,共19个品
种,经几年试种,去劣存优,推广了优良品种,全场实行了良种化。
  1982—1985年,种畜场农作物主栽品种有:小麦“克旱8号”、“克旱73— 445”,大豆
“东农4号”、“吉白1号”;玉米使用“州单1号”、“嫩单3号”、“绥玉2号”;谷子“大
金苗”;高粱“同杂2号”。

   主要农作物栽培品种表
   (1979—1985年)
  表4—23 单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