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营造农田防护林 种畜场因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春秋两季常刮5级以土大风,最高达8级。风沙、干旱造成
大量水土流失,给种畜场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困难。
建场时,个别地块的田间地头有零星林木,但没有农田防护林带。1960年5月下旬,全场
营造了1 065亩农田防护林。
1973~1975年,农业播种面积不断增加,而农田防护林仍不足7 000亩。这一时期,连年
风灾,特别是1975年春季,大部分地块的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风灾,致使9 201亩耕地毁种,
严重地影响了粮食产量。在多次风灾的教训中,种畜场领导真正认识到营造防护林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把营造农田防护林的工作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日程,制定1976年营造万亩林的计划。
1976年,各生产队开始大面积营造农田防护林。在设计防风林带时,采取窄林带宽留地
(地宽300 米)宽林带窄留地(林宽10—30)的营造方法,以达防止风害的目的。林带间树木
的行距大都与机械作业吻合,适于五铧犁中耕、灭草。本年度营造农田防护林1.1 万亩。从此,
逐年营造,到1985年底,实有农田防护林48 263亩。全场基本上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构造了比
较完善的防护林体系,真正达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促进粮食增产的作用。
实有农田防护林统计表
(1960~1985年)
表4—29 单位: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