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维修与革新

第四节 维修与革新


  
  一、维修

  建场初期,由于农机数量较少,仅在联合加工厂设一个农机维修车间,配:2名修理工,
负责全场拖拉机的简单修理和小型配件。拖拉机的中、大型维修均要出场。
  1962—1972年10年间,随着全场农业机械的不断增多,该维修车间虽然配备一定的技术力
量和修理设备,但是仍然满足不了种畜场机械维修的需要。
  1973年建立机械修配厂,同时配65名技术工人。1974—1984年,农机修配厂已初具规模,
建翻砂、锻造等7个车间,做到农机大修不出场。各生产队机务队均有机械班组,设1人专职维
修本队的农机具,做到中、小维修不出队,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了方便条件。
  1985年,种畜场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全面兴办家庭农场,农机具大部分转卖给职工家庭经
营,各生产队的农机维修小组自行解体。但设在场部的机械修配厂仍发挥着独有的作用。

  二、革新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农艺技术要求日益标准化,原购进机具满足不了科学种
田的需要,从1974年开始,种畜场研制了离心式颗粒肥机和圆盘式颗粒肥机共8台,代替了人
工制做颗粒肥,提高工作效率近3倍。
  种畜场历年春旱严重,玉米种植必须坐水,但人工坐水埯种,既浪费人力,又延误农时。
1980年,由生产科助理工程师赵元山牵头,自行设计,制造了开河、点籽、施肥、坐水、覆土、
镇压相结合的玉米埯种机16台。队队使用,保证了适时早播,提高了播种质量。
  为了抗旱保墒,节省中耕除草的人力,生产科还改装了机引深松齿和翼型齿,达到了中耕
目的,起到了深松灭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