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和平种畜场拥有40万亩草原,不仅可以放牧、采草,还可以合理植树造林。建场前种畜场
是“光腚屯,光杆路,风起沙飞扬,农田无防护”。建场后逐渐开始人工小面积压杆造林,更
大规模的造林是1975年开始的。
1975年,种畜场大搞场区绿化,开始摸索试验并推广机械造林的经验。进行新树种的选育、
鉴定、应用。并增设苗圃,以满足全场造林用苗需要。各苗圃按农场年度造林面积计划培育苗
木,使出圃的苗木与造林面积所需苗木相吻合,解决了到外地购买苗木成本高的问题。
  种畜场草原上虽生长着近百年生的少量榆树和30多年生的杨树,但大面积造林还是缺乏经
验。种畜场不断学习外地造林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用近10年的时间,结合外地经验,根据
种畜场实际,采用“五铧犁埋根造林法”。用这种方法造林效率高、成活率高。经过大面积造
林的实践,不但杨、柳、榆可以生长,而且樟子松和鱼鳞松也可在此安家,水曲柳、唐槭树生
长良好,木本油料植物文冠果也能开花结果。
1969年到1975年7年间,造林43 000亩,森林覆盖率由0.6%提高到9%,增加1.5倍。到1975
年,种畜场共有林地面积46 000亩,其中26 000亩郁闭成林,幼林长势喜人。农田防护林已明
显起到庇护农田、减轻风灾、增加粮食产量的作用;薪炭林、用材林开始受益。
  到1985年,全场共植造人工林57 858亩,已成林26 904亩,其中农田防护林48 263亩,用
材林8466亩,经济林463亩,薪炭林666亩,特种林38亩,苗圃450亩。果园两处150亩,森林覆
盖率12%,农防林开始大见效益,薪炭林和树林修枝已解决部分职工烧柴问题,对节约能源起
到了一定的作用。

林业生产情况表
   (1960—1985年)
  表4—31 单位: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