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物资供应商业第一节 物资供应 一、机构沿革
建场时,物资供应工作由计划财务办公室统一领导,下设一名保管员,全场只有一个物资
仓库,经营品种不多。
1961年2月,根据发展的需要,成立了物资供应股,王占元任股长,工作人员4人。同年4
月,物资供应股与基建股合并,改称物资股,王占元任股长,增设1名副股长,加强了领导力
量。
1962年4月,将物资股改为物资供应站。站长由王占元担任,配副站长1人,工作人员3人。
1963年,物资供应站与基建队分开,于国安任物资供应站站长。
1964年4月,物资供应站改为供销办公室(简称供销办)。同年11月,包国峰任主任。
1965年,供销办主任包国峰调出,种畜场领导指定1名采购员负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
1968年10月,撤消供销办,将供应站、汽车队、供销合作社、加工厂、银行合并,组成物
资供应站。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主任包国峰,副主任4人,委员8人。
1970年,徐瑞茹任物资供应站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2年,物资供应站改为供销科,王洪章任副科长。
1975年,胡英任供销科科长。
1981年,任尚文任副科长。
1982年,任尚文任供销科科长。
1983年,供销科改为物资供应公司,包国良任经理。
二、供应概况
1961年建立物资供应机构,始终坚持贯彻“集中统一,全面管理,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
务”的方针,组织货源,购买各种生产材料、燃料、建筑材料、机电产品等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1981年前,在安达县城,兴无火车站分别设有办事处,负责采购物资的转运工作。1982年,
将兴无火车站办事处迁到新华屯。办事处有建筑面积为 497平方米的库房、1 800平方米的货场、
油料储存库一座、容积200立方米的大油罐2个、容积为50立方米的小油罐8个、容积为30立方米
的小油罐2个。供销科设储备油罐2个。
建场26年,物资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1985年,有领导干部1人,会统、管理人员5
人。有货物运输车1台,油料运输车1台。库房由土木结构,改为砖瓦结构建筑,其面积共1200
平方米,可存放一定数量的油料、化肥、农药、钢材、水泥、各种农机配件等近8100个品种的
货物。1980—1985年,购销钢材906吨,水泥4010吨,木材4 765立方米。基本上保证了生产建
设的需要。
三、供应渠道
1960—1980年,物资供应全部靠上级物资部门调拨。1981年,由省农垦厅物资供应站供应。
1973年,由绥化农场分局和省农场总局王岗物资供应站供应。由于各国营农场有其自己的发展
特点,因而出现了供应产品不及时,供需不相适应的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种畜场采取了
“计划供应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开始按生产所需自行采购,开通了多种供应渠道,
保证物资的需要。
四、供应网点
物资供应网络的建立,主要根据各业生产的需要,如:农牧业生产、工业企业基本建设、
设备更新、开荒、水利设施等等,因需要而设置。凡生产单位都设物资仓库和专职物资保管员,
物资的领取和发放,都有严格的手续。各单位依据自己的库存情况和年需物资数量,向种畜场
编报年度物资计划,由物资供应部门汇总后,向上级报告或申请,然后按期采购。物资到库
后,按照各单位购物计划,安排分配,并进行综合平衡,保证各生产单位的物资需要。
历年几种主要物资购销情况
(1976—1985年)
表4-35 单位:吨、立方米
注:1975年以前购销情况无资料。
历年物资购销金额统计表
(1974-1985年)
表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