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用建筑
第二节 公用建筑
1960年,在场党委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动手,依靠全体机关
干部和部分场直单位的工人一齐动手,建起44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机关办公室,这是种畜场当
时惟一的一幢砖瓦结构建筑。
1961年,牧场变为省畜牧厅领导。开始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型牧场的基本建设工作。当时根
据牧场基本建设的实际需要,组建了临时工程队,建筑厂房和办公室,这些建筑大多是土木结
构。这个临时性工程队由十几名工人组成,农忙时务农,有建筑任务就干建筑任务,无建筑任
务从事其它工作。
1963—1965年,在原来临时工程队的基础上,建筑工人扩充到50人。未设专业领导机构,
由种畜场党委副书记毕永德抓这项工作。此期间工程任务繁重,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先后建
起了英台马厩,三喇嘛种羊舍,四队、六队兽医室,以及场部砖瓦结构的俱乐部,总建筑面积
3330平方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种畜场的基建工程停止。
1969年,种畜场的建筑工程队又重新组建,与加工厂合署办公,单独核算,实行报账制,
由场部计财办公室直接核算。重新组建的工程队配备专职干部、工程设计人员。建设了卫生院、
粮食仓库、兽医室、饲料库、马厩、配种室、猪舍、职工子弟小学、机库等2 622平方米。
1972—1983年,是种畜场基本建设任务繁重时期,上级为种畜场基建投资额逐年增加,基
建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人也相应增多。为了加强基本建设的领导,种畜场设基建科,下属房
建队、农建队、电管站、测量队,并配备强有力的干部领导基本建设工作。到1985年这个专业
工程队伍已经发展到200人。建筑各种厂房3 361米,畜舍16 132平方米,粮库、种子库1 553
平方米,仓库、饲料库1 746平方米,兽医室、配种室1 945平方米,拖拉机库1 850平方米,
职工子弟学校4 325平方米,职工医院1 359平方米,招待所1 265平方米,乳品厂4061平方米,
加工厂制米楼400平方米,饲料加工厂480平方米,自来水塔332平方米,邮电、办事处、锅炉
房、井房等建筑2 83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