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九章 副业

第一节 发展概况


    
  和平牧场建场后,在抓农牧业生产的同时,还注重了副业生产。除个人副业外,牧场还组
织临时副业队伍,搞副业生产,农闲季节挖药材,熬碱,熬盐等,增加收入。
  1966年,家庭副业生产被当做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了。
  1977年,种畜场鼓励职工在不影响集体生产的情况下,搞好家庭副业,大力发展副业生产,
涌现了不少的副业先进户和生产队。第六生产队、第七生产队,搓油包草绳,八、九、十一队
搞中药材采集,一队熬土盐、开豆腐坊,都有较好的收入。搞家庭副业的职工仅副业一项年均
收入就达700多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政策得到落实,职工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广开副业生产门
路,除已有的副业生产项目外,种畜场党委对芦苇生产给予高度重视,加强了芦苇生产的基本
建设,在重要的芦苇生产区九队西北部打三眼深水井,以便干旱年份对芦塘进行灌溉,解决芦
苇生产不稳的问题。
  1981~1982年生产芦苇3 100吨。由于职工对党的致富政策摸了底,副业生产更加红火,
仅1982年就购进鸡雏1.3万只,养鸡户发展到100余户,副业收入增加明显。
  1983年有103户养兔,有34户养猪,1984年体制改革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副业生产发展到
一个新阶段,截止1985年,有71个养羊户,养鸡超过500只以上的有8户,养牛养鸡占全场总户
数的40%。养猪户约占全场总户数的80%,个体制酒作坊9个,个体豆腐坊18个,个体被服店
3个,个体粮米加工点18个,个体豆油加工点2个,个体冰棍厂2个。
  1985年生产肥猪689头,菜牛141头,菜羊411只,肉禽2200只,交售羊毛9.6吨,鲜蛋3.3
吨,牛皮40张,羊皮738张,生产白酒36吨,豆腐23万块。副业生产总收入6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