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一、中草药出口

  种畜场广阔的草原上生长着防风、柴胡、桔梗、黄芩、甘草等100多种中药材。1981年商
业科收购站与外贸部门联系,签定销售合同,承担部分中草药的出口任务,当年出口1吨柴胡,
2吨防风,销往日本。
  1981年以来,收购部门根据种畜场野生中草药材种类多,质量好的特点,主动与省外贸部
门联系,签定合同,承担一部分中药材的出口任务。并组织人力大量采集,收购部门经过精心
的筛选、包装,达到出口的标准后,装箱发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
  1981年出口防风1000公斤,甘草2 000公斤。
  1983年出口防风、甘草6吨,销往东南亚等国,1984年出口防风、甘草、柴胡、桔梗、黄
芩等药材24吨。
  1984年出口防风、甘草、柴胡、桔梗、黄芩11000公斤。
  1985年,出口防风、甘草38吨。
  四年来,共出口药材72吨,增加了种畜场人民的经济收入,为种畜场创收576000元,为国
家创汇42000美元。

  二、黄牛肉牛出口

  1973年,经省农场总局外贸部门与上级外贸部门联系,种畜场开始出口黄牛,商业科临时
安排押运员送抵广州。1975年,种畜场经营方针确定为:“以发展黄牛为主”。黄牛出口数量
逐年增加,截止到1982年,10年共出口黄牛5206头,销售额3553980元。
  1982年,黑白花肉牛打入国际市场。黄牛销售价格下降。
  种畜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草原宽阔,草质优良,利于发展牧业生产。自 1968年,种畜
场就开始了乳肉兼用牛的培育工作,采取用西门塔尔、海伏特、夏洛莱分别与黄牛杂交的办法,
进行黄牛的改良工作。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牛肉畅销。1973年,种畜场经农场局外贸部门与上
级外贸部门联系,开始了黄牛出口的外贸工作。到1974年出口改良黄牛300头,创造价值人民
币246000元。由于黄牛具有体型大,每头千斤以上,出肉率高,肉质鲜嫩的特点,深受外商的
欢迎。加之这种改良牛,育成快、出栏早,可以肉乳兼用。因而,这种改良牛发展很快。
  1975年,种畜场经营方针确立为“以发展黄牛为主”。把拓宽市场,促进销售,搞好肉牛
出口,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畜牧业工作重点之一。外贸出口业务量逐年增加,黄牛出口已成为
种畜场主要经营项目。
  1982年,种畜场开始出口黑白花公牛。截止1985年止,出口黄牛7171头,黑白花奶公牛48
头,销售总额为4363580元。

   历年出口肉牛统计表
   (1973—1985年)
  表4—40 单位:头 元



  续表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