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党员 一、党员发展
1947年,在土地改革运动中,肇州县开始秘密建党,和平种畜场地方土地革命的骨干分子
5人被秘密吸收入党。这几位入党的同志都是雇工。他们在不易被人知道的地方举行入党宣誓,
愿为党的伟大事业奋斗终生。他们是刘长喜、朱秀兰(女)、褚恩东、吴祥、马伯良。为了加
强党的领导,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引导群众走党指引的道路,中共肇州县委派朱才到和平种
畜场这个地方加强党的工作,宣传革命真理,点燃了穷苦大众心中革命的火种。朱才是和平种
畜场地方早期入党党员的见证人之一。
到1954年,和平牧场地方有党员13人。1956年山东移民来此垦荒,在垦荒队员中有34名党
员,充实了党的力量。
1960年建场时,牧场共有143名党员,占全场职工总人数的10%,在1960—1965年艰苦创
业的6年间,党员发展到156人。
1966年以后,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种畜场基本上没有发展党员,只在 1970—1971
年按照所谓“吐故纳新”的精神,吸收一小部分人入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注重
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严格履行组织原则,注意对预备党员的教育。
对非党积极分子加强了培养工作,保证了发展新党员的质量。1984年以后,根据中央发展党员
的要求,注意发展一部分勤劳致富的专业人员入党,在机关企业中注意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入党。
1974年全场共有党员269名,到1985年发展到445名,党员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10.2%。
二、党员分布
1985年,种畜场的党员分布情况是:干部党员112名,占党员总数的43.2%,农、牧、工
党员105名,占党员总数的40%,机务工人党员16名,占党员总数的6.1%,教育系统党员9名,
占党员总数的3.45%,医务系统党员3名,占党员总数的1.15%,商业职工党员8名,占党员
总数的3.05%,家属党员7名,占党员总数的2.69%,妇女党员23名,占党员总数的8.8%。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948年,共组建了3个党支部。新平村党支部书记由朱才担任,新青村党支部书记由吴祥
担任,新合村党支部书记由马伯良担任。成为这一地区闹翻身求解放,建政权的骨干力量。
1949年,执行公开建党的方针,在每次运动中,注意发现积极分子,并吸收入党,壮大党
的队伍。
1949年,建立小乡制。成立2个党支部,新青乡党支部书记白长明,新平乡党支部书记白
青山。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和平牧场地域划归新主人民公社管理,成立四个管理区,组建4
个党支部。即:新青、新平、新合和先锋管理区党支部。
1960年,建立和平牧场,组建牧场党委,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
1960年7月,在和平牧场第一届党代会上,选举产生了和平牧场第一届委员会,由10人组
成,并设立了党委办事机构。
这个阶段,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结合中L ,212 作,对党员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
利用农闲时间,办党员训练班,加强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教育。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
1965年,种畜场共有10个党支部,25个党小组。
1966—1969年的“文化大革命”四年中,党的组织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削弱了党的领导。
1970年,安达县派整党工作队进驻种畜场,开展整党建党工作。通过整、建党,全场恢复
了13个党支部和党的组织生活。
1979年7月,种畜场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场长分工负责制,把种畜场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
1980年2月,党委决定成立机关党总支,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王玉林兼任机关党总支书记。
截止1985年,种畜场有1个党总支委员会,26个党支部委员会。
四、党员培训
1963年,种畜场党委对全场党员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加强国内外形势任务教育,巩固集
体经济及社会主义所有制教育,发挥党员在各条战线的模范骨干作用,鼓足干劲,搞好生产。
全场接受培训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85%。
1964年,响应党中央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开展了学模范、赶先进的学习活动。
种畜场党委组织全场党员学习雷锋同志热爱社会主义,公而忘私的先进事迹。向基层党支部下
发学习材料,采取不同形式培训党员,党员培训率在80%以上。
1978年5 月,种畜场上下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全场队级以上
干部党员共70多人参加了绥化农场管理局举办的“真理标准讨论”学习班。其他党员由种畜场
自办学习班培训,参加学习的党员达250 多人。党政干部认真学习薛木桥的《中国社会经济理
论问题的研究》,初步探讨了经济理论问题。1979—1980年,绥化农场管理局分期、分批训练
科级以上干部,种畜场近30名党员干部接受了训练。此间还学习《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
整党整风文件等。党员受培训人数占全场党员总数的86%。
1980年,在开展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的同时,重点抓了党员的教育工作,学习贯彻“新党
章”和“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党员进行新时期总任务的教育,采取上党课的方式,向党
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党规、党法教育。1980年全场共办4期党员训
练班,训练党员420多人。使党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到1982年,全场一类党支部
由过去的4个增加到6个,占党支部总数的13%,三类支部由1981年的7个,减少到3个,占全场
支部总数的23%。
1983—1985年,和平种畜场组织部,对党员训练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在对内
搞活,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对党员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四有”教育和党员要在各
条战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教育,收到较好效果。1985年党员的培训工作围绕中共中央有关整
党文件精神,在种畜场党委的领导下,对全体党员开展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尤其是纠正党
内不正之风的教育,使种畜场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全体党员在各条战线发挥
了模范作用,促进了种畜场各项事业的发展。1981年摸底调查,合格党员占党员总数的75%;
1982年合格党员占党员总数的95%;1985年通过整党整风,党员合格率上升到98%。
党组织党员情况统计表
(1960—1985年)
表5—3
备注:1966年至1973年无统计资料
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1975—1985年)
表5—4
备注:1966年至1974年无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