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初高中教育 一、初中教育
1964年秋,种畜场子弟中学成立,当时只招收一个教学班,招生47人,只开语文、数学、
物理三科。以后逐年增加了化学、历史、地理、外语等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种
畜场子弟中学更名为“兴无中学”开始停课闹革命,大字报贴满教室内外,大搞开门办学,学
生上讲台,破坏了教学秩序。教师不敢教,学生不愿学,培养了一批“白卷”学生。
1968年,四队小学附设初中班。1973年,兴无中学增开了英语课。1973年,六队、七队、
九队小学相继附设了初中班。
1984年,各队附设的初中班撤消,实行集中办初中。
1985年,全场有中学1所,18个教学班,在校生737名,教师54人。
二、高中教育
1972—1974年,高中第一届毕业一个班74人,此届毕业生学制为两年。当时中学党支部书
记由刘天义担任,于春清任副校长,车永安任教导主任。
1973—1975年,高中第二届毕业生一个班,毕业63人,学制两年。1975年王海清任党支部
书记。
1974—1976年,高中第三届毕业生二个班102人,学制为两年。
1975—1977年,高中第四届毕业生两个班96人,学制为两年。于春清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
长。王士彬为教导主任,路野为副教导主任,主抓高中业务。
1976—1978年,高中第五届毕业生两个班105人。
1977—1979年,高中第六届毕业生一个班46人。高中两年制过渡,学校挑选部分学生参加
高考。李芳春考试成绩356分,清华大学录取段350分(当年考5科),超6分,后被北京工业大学
录取。
王恒军同学超本科段13分,被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录取。
1980年,高中第七届毕业生一个班47人。(1979年过渡班);滕小雷高考成绩在国家重点大
学分数段,被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录取。
1978—1981年。高中第八届毕业生文、理两个班86人。此时尚广忱出任中学党支部书记,
于春清任校长,路野任教导主任。
1979—1982年,高中第九届毕业生文、理两个班92人。当时由于地理位置、生源、师资等
原因,分局确定和平种畜场中学为分局西片高中。即全分局留三所高中,铁力高中、海伦高中
与和平种畜场高中。
1980—1983年,高中第十届毕业生三个班120人,其中二个职高班81人。
1981—1984年,高中第十届毕业生三个班102人,其中一个职高班42人。
1982—1983年,高中第十二届毕业生三个班134人,其中职高55人。
1983年招取高中新生96人,1984年招收新生103人,1985年招收新生 102人。
1985年,佟文兼中学党支部书记,路野任中学校长,刘广忠、王恒会任教导主任。中学共
有18个教学班。普高6个班,职高2个班,全校共有学生813人。截止1985年,这所学校累计考
入大专院校33人,中专学校35人。
教育情况表
表6—3
注:1981—1982年度高中学生数含职业高中学生20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