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职业教育

第七节 职业教育


  
  一、职业高中教育

  1980年,按照农场总局龙镇会议精神,根据种畜场需要,在场直中学增设了职业高中班,
学制为三年,开设农机和畜牧两个专业。配备专业教师2人,经考核录取新生81人。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1981年又增加了农学专业课,招收新生42人,专业教师增到3人。
1982年招收学生86人,共有学生209人。其中农机专业2个班,畜牧专业2个班,农学专业1个班。
  职业高中学生学习期满,由绥化农场管理局教育部门统考,1983年首届毕业81人,1984年
毕业32人,1985年毕业55人。各届毕业生劳动部门择优录用60%,被录用的人员,在各自的岗
位上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种畜场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职工业余教育

  1960年建场后,种畜场设有专职干部负责全场职工业余文化学习。到 1966年“文化大革
命”开始,职工业余学习停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工作恢复正常,职工的业余教育工作又重新开始。
  1980年重新组建了业务管理机构,工会设3名干部抓职工业余教育工作,制订了教学计划
和学习制度。
  1981年,种畜场职工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职教办,与教育科合署办公。同年底,职
教办对全场青年职工文化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调查结果,全场职工中、小学以上文
化程度1 770人,初中以上(含初中)文化程度2 23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绝大部分毕业
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其实际文化程度远远达不到应有水平。
  1982年职工教育办公室共办业余初中文化补习班20个,业余小学文化补习班11个。在办班
过程中作业有布置,有检查,教学有计划,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学员有课本、有笔记。初中班
于1984年9月进行毕业考试,678人应试,有457人重新获得了初中毕业证书。
  除集体辅导,集中学习外,部分干部、职工参加了各类院校的函授学习。参加中央农业广
播学校学习,第一期12人,毕业8人。1985年参加函授学习 5人,已结业4科。其它各类函授、
离职学习的职工陆续单科结业或相继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