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小型文艺活动

第四章 文化

第一节 小型文艺活动


   
  为了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种畜场领导重视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建场初期,成立了业
余文艺宣传队,利用劳动之余在田间、地头和农闲季节为广大职工群众演出快板书、数来宝、
歌曲、蒙古民歌等节目,深受职工群众的欢迎。
  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以跳“忠”字舞,唱样板戏为主要
内容。当时先锋分场十村的干部和群众自行排演了“大刀进行曲”与“红灯记”到场部演出。
1966年冬,教育系统在寒假教师学习期间,排演了“智取威虎山”全剧,将京剧唱腔改为歌剧
唱法。
  1969年冬,种畜场挑选自编的精彩文艺节目和流传很广的蒙古民歌,参加安达县文艺汇演,
其中“好利宝”被评为优秀节目,四弦琴伴唱的蒙古民歌也走出了种畜场,受到兄弟单位的
赞誉。
  1975年,种畜场成立20余人的专职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文艺节目,以宣传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为宗旨,宣传种畜场的好人、好事。这个文艺宣传队经常巡回下队,或到劳动工地演
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型文艺节目。1976年专职文艺宣传队解散。
  1973年冬到1976年9月,种畜场两次参加绥化分局在绥棱农场举行的文艺汇演,种畜场演
出的节目均受到了好评。
  1982年末,种畜场部分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20余人的临时文艺宣传队,在大俱乐部先后
多次演出,受到广大职工、家属的欢迎。此期间群众的业余文艺活动很活跃,特别是冬闲季节
场内文艺爱好者经常为群众说蒙古书、东北大鼓书等,充实了种畜场职工、家属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