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殡葬
第四节 殡葬
解放前该地居民对丧葬很重视。病人临死时,往往是家人为其沐浴、理发、更换衣服(称
为寿衣),里面衬衣、衬裤、棉袄、棉裤,外面黑色长袍。一般寿衣是五至七件,不钉扣子(避
“扣子”音讳),不码边,寿衣质地穷富有别。病人要咽气时含压口铜钱。男者死时脚穿白底
黑鞋,女者死时脚穿“绣花鞋”,脸蒙黑布,脚绊线绳,手里拿着面制的打狗干粮、打狗棒。
人死后,家人要请阴阳先生看凶吉。入殓后,应躲殃,迷信说法为死者最后一口气能酿成
灾祸,谓之“殃”,人碰上必有灾。必须由阴阳先生亲自察看,设法使之落入无害之处。孝子
指路,点引路灯,写路引,举引魂幡、挂岁头纸,,男者死后岁头纸挂门左,女者死后岁头纸
挂门右。子女和亲属穿白孝衫,头戴孝帽系白带子,儿孙披麻带孝,重孙孝帽顶端系红布角。
为了子孙平安,家庭无恙,凡入殓、起灵、破土、安葬都需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为了
择吉日时,停尸一般三到五日,多者七天,因此丧家还要搭灵棚、奏哀乐,灵柩前点灯、焚纸、
烧香,子女要哭丧报庙,夜晚守灵。亲友探丧随带黄纸,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同时丧家给祭
者叩头,接纸后,给祭者一块孝布。
起灵前一日,为死者脱魂指路,送盘缠(纸钱),第二日择吉时破土下葬。出灵前开光(把
安放死者的棺木盖打开,家人亲戚看其最后一面)。灵前长子摔葬盆,手拿引魂幡,起几步回
身叩三个头,直至墓地。子女和亲友随后哭送,一路撒纸钱择吉安葬,灵柩前点万年灯,放死
者女婿编织的五谷杂粮和盛水罐子,其墓地用土堆起,丧家跑拜后返回。到家后,丧家对送葬
者设宴招待。席间,丧家长子,逐席叩头后,满酒以表示谢意。
死者葬后三天,家人到墓地圆坟,添土,上祭品叩头焚香,烧纸。死者咽气之日起,第七
天到墓地烧纸,谓之烧头期,直至七期为止。百日时,上坟烧香烧纸,谓“烧百日”。每周年
一祭,三周年大祭为止。
解放后,破除了迷信,旧的殡葬方式逐渐简单化。人死后当日出殡,子女和亲友臂戴黑纱。
现在政府提倡的深葬和火葬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