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章 蒙古族风情

第四章 蒙古族风情



   
  “蒙古”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即《旧书》中的“蒙宝”,《新唐书》称为“朦兀”,
《辽史》称“萌古”的汉字译文始见于元代文献,明时也称蒙古。
  蒙古,最初只是一个部落的名称,后来逐渐成为这个民族的统称。额尔古纳河是蒙古部落
的历史摇篮,大约在公元七世纪,蒙古部落开始向西部草原迁移,到后来逐渐分散在今鄂嫩河、
克鲁伦河、土拉河等河的上游及肯特山以东一带,并分衍出许多部落。游牧在草原上的蒙古
人被称为“有毡帐的百姓”。主要从事牧业,居住在森林中的蒙古人被称为“林木中的百性”,
主要从事渔猎。公元一世纪时他们结成以塔塔尔为首的联盟,强大一时。十二世纪初,以成
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落,统一了蒙古诸部,逐渐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曾征服欧、亚
两洲,建立元朝帝国,达一个世纪之久。清朝末年,泰康地域为蒙古人生计地,他们以狩猎和
放牧为主。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生活方式,蒙古人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
  蒙古人性情直爽、憨厚,喜喝浓红茶、烈酒。北方寒冷的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铸造了他们
强健的体魄和勇猛强悍的性格。他们在驯服烈马和狩猎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接待客人时往往
一醉方休才能视为知己朋友。炒米、奶茶是蒙古人生活的主食。随着蒙汉兄弟民族的交往的日
益加深,蒙古人又独创了粗粮细做的疙疙豆,就是把玉米面和好,用漏勺漏于沸水中,放上相
应的作料,吃起来非常可口。汉人也往往采用此方法作主食。蒙古人的拿手好菜是“手扒肉”
最拿手的好饭是牛羊肉馅儿饼,以味美皮薄而著称。
  蒙古人信奉喇嘛教。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蒙古族男男女女穿着本民族的服装,杀
猪宰羊,起舞欢歌,并举行各种游艺活动,振荡秋千比赛最为引人注目,谁荡得最高谁就是比
赛的优胜者。
  农历八月初五蒙古人举行祭祀敖包活动,敖包是蒙语“堆子”的意思,种畜场的敖包位于
场部西山,场部地名敖包吐因此而得名。祭祀敖包须13个人成直线排开,烧香叩头等祭祀活动
结束后,吃肉粥。然后在大草原上举行赛马、摔跤比赛。这种活动解放后已经不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