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村(屯)名称的由来
几个村(屯)名称的由来
一、巨宝山
位于场区东南,现第三生产队队部,已是有百余户人家的屯子。清朝末年,这里只有十几
户人家,当时,他们的生活十分贫困,靠种地勉强度日,农民在困苦中盼望着富裕生活的早日
到来。因此,取屯名“聚宝山”用以寄托期盼,意在聚宝招财。在黑暗的社会中,他们的向往
是不能如愿的。解放后,这里的住户逐渐增多,生活也好起来了,他们能聚宝生财,而且还要
聚来更巨大的宝贝,后来人们就习惯把聚宝山,写成“巨宝山”了。
二、六合堡
位于场区东北,是第七生产队的一个自然屯,很久以前,一位叫柳合的人,带领全家人从
河北省讨荒来到这里,见这里土壤肥沃,幅员辽阔;便定居下来,开荒种地。后来又有几户人
家来这里与柳合为邻,起屯名“柳合堡”。但这偏僻的小屯,也未幸免于官府苛捐杂税的盘剥,
使原本祥和的生活失去了安宁,屯民多么想过安逸的日子,便将名中的“柳合”谐音“六合”
(吉利、平安),因此称该屯六合堡,直到今日。
三、哈尔乌苏
“哈尔乌苏”位于种畜场场部西南,是第三生产队所属的一个小自然屯,现有居民16户,
全部从事农、牧业生产。该屯建于清朝末年。解放前,这里的生活条件差,尤其居民生活用水
条件更差,从浅水井打出的水,呈黑黄色,多有沉淀。装水用的铁桶或水缸,因常年饮用便结
一层黄红色锈斑。屯里的居民由于常年饮用此水,便有一种奇怪的病症出现,其表现为:黄牙,
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以至于逐渐丧失劳动能力。人们非常恐惧,知道与饮水有关但不知何因
所致。所以,附近的蒙古族人,便将此屯叫做“哈尔乌苏”,汉译为“黑水”。解放以后,党
和政府非常关心居民的生活,多次进行了水源普查,发现“哈尔乌苏”屯的居民饮水含氟量高,
常饮此水,便出现上述病症。于是,便有计划地改善饮水条件,使氟中毒率明显下降。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种畜场把改水降氟纳人重要议程,为居民们打了深水井,基本控制了氟中
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