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第三节 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自1986年起,由于种植业结构采取了“压麦、稳豆、增玉米”的调整政策。提高玉米单产
尤为重要。通过试验,开始引种本育九等吉字号玉米新品种。为了使先进的新技术得到运用,
牧场自1988~1990年组织生产队长、技术员三下二肇,学习催芽、坐水、早播、密植、攻关、
大肥、扒皮、晚收“十六”字玉米高产栽培法,在全场范围内,掀起了运用先进技术的热潮,
为夺取玉米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0年,牧场健全了农业科技队伍,实行整体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科学素质。为
了提高职工科学种田的水平,夺取农业丰收,在科技队伍建设和主体化培训方面下了狠茬子。
一是健全科技队伍,为生产队配齐了农业技术员,形成了完整的科技网络,解决了技术断层等
问题;二是进行了科室干部、农业技术员,家庭农场三个层次的科学种田技术培训,共上大课
14次,授课人数 967人次,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掌握了夺丰收的“十六”字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开展“丰收杯”竞赛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踊跃地参加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热潮中来。
农业生产获得了建场以来前所未有的特大丰收,玉米单产 413公斤,总产1.91万吨,是历史上
最高水平的1.95倍。

  “十六”字栽培法,通过实际运作,又被牧场农业科总结为“二十”字高产栽培法,在原
有十六字的基础上,增添了覆膜、深松、喷灌、良种的内容,使其因地制宜地得以提高,为牧
场结束低产的历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微肥、增产菌的施用,化学灭草等项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均有新突破。到2000
年,依据牧场“基础夯实,结构调优,改草种树,大上奶牛”的结构调整方针,将有机肥调上
去,将化肥农药用量降下来,将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与新技术推广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牧场种植业预示着新的跨跃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