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48年-1960年

大事记

1948年-1960年



1948年

2月20日 根据中共海伦县委的决定,在海伦县福海区东北村辖的叶家窝棚,建立
海伦县地方国营第一生产农。由抗联烈士家属、开明人士顾文山任场长。
是 年 经营土地7,500亩,产粮574吨。


1949年

5 月 赵日奎任海伦县地方国营第一生产农场场长。
是 月 农场成立了中共海伦县地方国营第一生产农场支部委员会,隶属海伦县委,共
有党员11人,高文贤任书记。
10 月 海伦县第一生产农场,更名为海伦县第一农场,赵日奎继续任场长。
是 年 叶家窝棚一带发生一次严重的克山病,县政府派医疗队抢救治疗。因对克山病
的病因不明,大量用脑疗法,死亡率还是很高。


1950年

1 月 孙新璞任海伦县第一农场党支部书记。
7 月 赵日奎任海伦县第一农场党支部书记。
8月14日 成立了区乡联合卫生所,中医胡云奇任医生。
是 年 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全场先后有40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

8 月 经海伦县委批准,农场建立分销店,店址在叶家窝棚营业室面积20多平
方米,由福海区东胜供销社的贾广俊等2人任营业员。


1953年

1 月 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农场实行基本工资制,即按工资级别月薪日付,以
25天半计算当月工资。
4 月 召开第一农场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建立第一农场工会员会。117名职工加入工会
组织,刘树方任工会主席。
5 月 第一农场根据地方病流行成灾的具体情况,经请示县业科和卫生科批准,成立农
场卫生所,齐文轩担任医生。
6 月 因误食用盖过“赛力散”的苫布晾晒玉米馇子煮的饭,致使30多人中毒。但由于
抢救及时,中毒者全部脱险。
是 年 全场职工开始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1955年

2 月 农场首次向银行贷款3.5万元,当年偿还3万元。
3 月 经省工会批准,开始实施劳动保险制度。
7 月 经县委同意,由县社批准,成立护林供销社,地址在叶家窝棚,门市部营业室面
积54平方米,营业员5人。
11 月 孙振江任海伦县第一农场党支部书记,靳凤春任场长。


1956年

3 月 海伦县第一农场更名为海伦县第一示范繁殖农场,党支部书记孙振江,
场长孟昭和。
是 月 刘树方参加省政府召开的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
6 月 农场雇用海伦县国兴拖拉机站的拖拉机,在现八队和二、三队等地开荒,到10月
末结束,共开荒9,700亩,
7 月 哈尔滨与齐齐哈尔230名下放工人来场安家落户。
8 月 海伦县第一示范繁殖农场工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刘树方继续当选为场
工会主席,工会委员11人。


1957年

5 月 海伦县广播站派人来农场,安装了15瓦高音喇用电话线路,接收县广播
站送来的信号。


1958年

7 月 刘树方出席省政府召开的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8 月 以叶家小学为主,成立中心校,校长韩福,副教导主任刘万玉,土草结构的校舍
10间,教师8人,学生100余名。
是 年 全场有38人死于克山病,大多数是青壮年妇女。


1959年

1月1日 海伦县第一示范繁殖农场并入海伦农场,为该场第九分场。党总支书记房
明居,分场长靳凤春。
1月8日 海伦县委在叶家窝棚召开克山病防治工作会议。
6月20日 海伦县委决定,以海伦农场第九分场和第八分场(陈店、九里九)为主体,在叶家
窝棚成立红光农场。
7 月 袁山任红光农场党委书记,李成林任场长。


1960年

2 月 陈家店林场划归红光农场。
3 月 王占田任红光农场场长。
是 月 成立生产科和财会科。刘树方任生产科副科长,刘力森任财会科主管会计。
是 月 组建团委,邓玉琢任副书记。
4 月 组建基建队,负责人郑占祥、金方成。
5 月 海伦县委组织第二次大开荒。7日召开全县电话会议作了部署,从l0日到30日参
加开荒的领导干部和各公社75台不同类型的拖拉机、180副马犁、3,500名劳力
以及2,000匹役马全部进驻开荒点。
5月18日 随着第二次大开荒的开始,农场成立了农机修理厂,由副场长靳少义兼任党支部
书记,副场长王一民兼任厂长。
6 月 海伦县把交通局的301、302、303号3台解放牌汽车调给农场。从此,农场开始有
了汽车。
7 月 职工医院正式成立,王江任院长。
8 月 红光农场中心校附设一个初中班,教师2人,学生40名。
9 月 成立汽车队,由吕作民任队长,驾驶员和修理人员5人。
10 月 中国人民银行海伦支行红光营业所成立,主任王新举,工作人员2人,土草结构
办公室30平方米。
11月17日 第二次大开荒停止,共开荒58,033亩,其中畜力开荒16,930亩,其余为机械开
荒。
12 月 海伦县公安局在红光设立公安派出所,首任所长张臣,干警2人。
是 年 开始办理职工退职退休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