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61年-1969年

1961年-1969年



1961年

10 月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黑龙江分会成员一行20余人来场视察。
11 月 省军区副司令员王明贵来场视察工作,并且走访了部分支援过抗联的群众。
是 年 从外地流入农场1,853户,共6,512人。


1962年

4 月 第一届团代会召开,丁文彬任团委副书记。
5 月 中国人民银行海伦支行红光营业所撤销。
7 月 孙振江任红光农场党委书记。
8 月 海伦县在红光农场一带设置红光乡,乡政府设在叶家窝棚,乡长钱子和。
是 月 武装部成立,首任部长景殿财。
10月1日 农场第一栋砖房建成,面积678平方米,做场部办公室。
是 月 农垦厅副厅长边境来场考察工作。
11月9日 召开首次妇女代表大会,11日结束。选举产生妇女组织,李金枝任妇女干事。


1963年

3 月 海伦县委决定把红光农场一分场和畜牧分场划归海伦县。其中董家、四
道岗改为第二良种场,侯家改为种畜场。
是 月 陈家店林场归回海伦县。
是 月 工会恢复正常工作,胡宝权任工会主席。
是 月 成立供销科,副科长边振会,工作人员2人。
4月28日 红光农场隶属省农垦厅。
5 月 李天柱任党委书记,孙玉昌任场长。
6 月 护林供销社改为红光农场供销社。
11 月 召开红光农场第一届党代会。选举产生了中共红光农场第一届委员会,李天柱任
书记,李成林任副书记,委员7人。


1964年

2 月 农场由三级管理、两级核算改为两级管理,两级核算,撤销分场,建立
生产队。
5 月 省农垦厅党组书记、厅长房定辰来场搞国营农场经营管理改革试点。
是 月 贯彻农垦部《国营农场经营管理改革方案》,实行“二、八留存”,基本工资加
奖励和“四、二、四”分成的付酬形式。


1965年

3 月 场成立农业实验组,组长赵玉学,隶属第五生产队。
8 月 社教工作队进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
11 月 第二届团代表召开,选举产生第二届团委,副书记丁文彬。
是 月 农场办起广播站,购置一台300瓦的扩大器和简单的附属设备,那春娣任播音员。


1966年

6 月 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结束。
8 月 海伦县第一中学红卫兵来红光中学点火串联。
9 月 海伦县第一中学红卫兵第二次来红光串联,并同红光中学红卫兵一道,以破“四
旧”为名,把场部办公室门脸的雕花图案都砸掉,戏装全部烧毁,还烧掉了一部
分图书。商店的商品,他们认为是“四旧”的,一律查封,不准出售。
11 月 全场中小学停课闹革命,各校教师在本单位参加运动。


1967年

1 月 造反派夺取了红光农场党、政、财、文大权,成立第一线生产指挥部,
主任1人,副主任3人,成员6人。
7 月 红光农场归海伦县管辖。
12 月 场造反派成立联合总部,取代第一线生产指挥部。联合总部设主任1人,委员13
人。


1968年

3月18日 海伦县红光农场革命委员会成立,主任李成林,副主任王征朋、刘清,
委员16人。
是 月 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缩短了学制,中小学共9年。
6 月 海伦镇51名知识青年来场。分配到九队25人,十二队26人。
10 月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革委会、绥化军分区,在红光农场创办东方红“五.七”干校,
革命委员会主任郑成业。
是 月 在全国“六.二六”浪潮波及下,哈市第五医院26名医护人员来场安家落户,还
有海伦医院9名医护人员也同时来场。
11 月 红光乡撤销。
12 月 “五.七”干校成立不久,以“反革命阶级报复”罪名,把当时六队党支部书记
高玉林、机务队长罗文、出纳员赵金送往海伦县关押3个多月。


1969年

10 月 “五.七”干校撤走,恢复红光农场,王景义任革委会主任。
10月27日 赴京国庆观礼代表、海伦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左明来场报告赴京观礼情况。
12 月 重新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海伦支行红光营业所,主任崔德海。
是 年 学校由秋季招生改为春季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