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979年
1970年-1979年
1970年
2 月 中学集中到场部办,校长曹文义,主任刘万玉,4个教学班,10名教师,
170名学生。
10月6日 召开红光农场第二届党代会,选举产生中共红光农场第二届委员会,王景义任书
记,李允寅任副书记,委员7人。
10月8日 召开第三届团代会,选举产生第三届团委,书记李宝忠。
11月11日 动工修建红光水库。
1971年
1 月 在农机具冬检中,洛阳拖拉机制造厂派技术人员来场,对10年无大修的
五队东方红54—9号拖拉机进行考察,并把大小椎形齿一套、缸筒活塞一组带回
本厂研究。
是 月 成立宣传科,副科长段有海(未到职),干事1人。
2 月 杨彦任红光农场党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
4 月 经海伦县委批准,招收一批人民公社社员,以补充劳力的不足。到10月末,共
招567户、3,963人,其中劳力1,378人。
6月11日 由海伦县护林公社转入23名山东省和哈尔滨市知识青年。
1972年
2 月 红光农场隶属省农场管理局。
是 月 成立海伦县公安局红光分局,负责人孙克夫,干警4人。
3月22日 召开1971年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代表大会,25日结束。
4 月 成立红光税务所,所长李长青,工作人员5人。
是 月 成立劳资科,副科长刘财,工作人员3人。
是 月 省农场局局长张继光来场检查工作。
12 月 李天柱任红光农场党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3年
3 月 五队机务队长赵长录,出席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4 月 教育开始“反回潮”,大批“智育第一”,实行开门办学,贫下中农代表进驻学
校。
6月13日 农场遭受一场严重雹灾,受灾面积30,305亩,减产5~7成。
7 月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刘潜来场视察工作。
1974年
2 月 七队25号车组被农垦部授予先进班组称号。
3月16日 农场决定实行作业工资和产量工资相结合的工资支付方式,除干部外,其余工人
都实行评工记分。
是 月 第四生产队迁移到老山头脚下。
4 月 在全场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5 月 刘福吉任红光农场党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
是 月 海伦县人民法院红光法庭成立,庭长张泽录,书记员1人。
8 月 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的82名知识青年来场。
是 月 农场使役马发生“4号病”,死亡44匹。
是 月 学校由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招生。
9月24日 农场解放牌汽车07—21025号,在拉水暖器材返回农场途中,于上午11时30分,
在海伦车站北交叉路口与绥化至龙镇第367次旅客列车相撞,因客货混载,造成
7人死亡,7人重伤。
12月21日 联合厂发生火灾,烧毁厂房405平方米及全套制面粉设备,损失折合人民币73,
700元。
是 年 发生一次流行性“出血热”,患者24人,经治疗无一人死亡。
1975年
1月12日 召开1974年度先进集体、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2月1日 召开中共红光农场第三届党代会,出席代表125人,选举产生中共红光农场第三
届委员会。书记刘福吉,副书
记方正仁,委员7人。
3月1日 成立气象站,隶属场生产科和实验站,周德文任气象员。
是 月 成立组织科,隶属于政治处,配干事3人。
是 月 成立畜牧科,副科长刘永才,工作人员1人。
6月2日 遭受一场严重的雹灾,受灾面积5,805亩,绝产面积1,125亩。
7 月 昆明市、哈尔滨市、绥化县和海伦县的63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来场。
9 月 由七队队长汤文超带领12名农机人员,去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上蔡县抗灾抢种。
一行人还带去11台播种机,3台重耙和3台轻耙。共完成小麦播种任务6,000余亩,
荣获锦旗3面。
10 月 实验站玉米吨田试验获得成功,75亩玉米,亩产1,000公斤,总产75吨。
11月15日 在全场普遍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976年
1月27日 总局党委书记孙子元来场检查工作。
2月8日 召开1975年度劳模大会。
2月11日 共青团红光农场第四届代表大会召开,党委常委赵丽娟在会上作报告。选举产
生共青团红光农场第四届委员会书记赵丽娟,副书记刘英贤,委员9人。
2月13日 召开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吴淑媛在会上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二届妇联委
员会,主任赵丽娟,副主任吴淑媛,委员11人。
2月20日 成立农田基本建设办公室,陈凤任主任。
是 月 红光农场隶属省农场总局绥化农管局。
3月26日 党委召开全场党员干部大会,传达中央文件,贯彻上级关于“反击右倾翻案风”
的指示,在全场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6 月 黑龙江大学外语系到场开门办学,英籍教师伯恩思、唐纳力、蒋吉尼来场讲课,
日本人大什岗陪同前来。
7 月 总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赵清景来场检查工作。
是 月 哈尔滨锅炉厂等8个单位和绥化农场管理局共168名下乡知识青年来场。
是 月 省委书记张林池、绥化地委副书记杜殿武、绥化农场管理局书记苏之泉来场视
察工作。
9 月 全场遭受一场历史上罕见的霜冻灾害,其中减产7成的面积62,316亩,绝产面
积36,383亩。
是 月 中心校解体,成立场直小学,负责人邵忠琴。
11月13日 举办支部书记读书班,历时75天,主要学习毛主席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反击“右
倾翻案风”及批判“四人帮”的重要指示,开始揭批“四人帮”。
1977年
1月20日 召开1976年度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3月20日 成立土地划界领导小组。组长董继富,副组长张帆,成员陈凤、张启、薛凤翔、
尤忠、吴润丰、邓玉琢。办公室设在农建办,主任陈凤。
7 月 工商行政管理权划归农场。
是 月 农场单独安装了100门磁石交换机,与红光邮电所交换台分立。
8月28日 遭受一场严重的霜冻灾害,全场受灾面积达29,358亩,占农田作物的31%。
是 月 农场第一台客车在哈市装配结束,投入运行,主要往返场部到农场驻海伦办事
处。
11 月 供销社移交给农场,更名红光商店。
12 月 红光人民法庭被省政府授予司法战线先进单位称号。
1978年
3月22日 发布《关于科技人员考核、晋升工作方案》,给从事农业、机务、畜牧、
兽医、土木建筑、园林、测绘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晋级和评定职称。同时成立了考
核、晋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长赵丽娟,副组长刘井泉,成员6人。办公室主
任王显樵,副主任赵锡柱,工作人员7人。
是 月 成立科技科,副科长吴润丰,工作人员1人。
是 月 成立外贸科,科长王琳,工作人员2人。
5月5日 开始在第四生产队区内荒原开荒,到6月末,共开荒8,055亩,当年播种4,500亩。
6月18日 农场遭受一场雹灾,受灾面积达36,045亩,其中小麦15,360亩,大豆12,435
亩,玉米6,315亩,其余为蔬菜。
8 月 成立基建科,陈凤任科长,工作人员2人。
1979年
3月6日 召开1978年度劳模表彰大会。
4 月 农场撤销革命委员会,总场设场长1人,副场长2人。
是 月 张祥任红光农场场长。
7月10日 召开红光农场第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41人,选举产生新的工
会委员会。主席程春林,副主席刘财,常委9人。
7月16日 农场同接壤的各林场、公社之间开始划界。
9月22日 第四届党代会召开,刘福吉代表前届党委作工作报告。会议于23日结束,选举
产生中共红光农场第四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委书记刘福吉,副书记
董继富,常委6人。纪委书记董继富,副书记刘井泉,委员5人。
12 月 第二生产队被农垦部授予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