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区划

第二章 区划与沿革

第一节 区划


红光农场现有14个农业生产队,分布在14个自然屯中。场直属工副业单位及文教
卫生单位15个,分布在场部附近。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上级要求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对农业生产单位和场直单
位随时做必要的调整。农业生产单位曾几度划分为分场和生产队两级。
(一)场部
场部所在地叶家窝棚,距海伦县城25公里。现在的场部西起叶家窝棚1日址(第一生产
队队部),东至第一中学并与孙广屯相连,东西长3公里。场部地区共有人口4,630人,公
共场所和职工住宅总面积38,369平方米。
场部为农场机关所在地,是全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在街道笔直平坦,建筑
整齐,交通方便,市场繁荣,正在朝着小城镇建设的方向发展。
机关是红光农场的首脑机构,设有党群和行政部、委、科、室、庭、局、站共18个办
事部门。到1985年末,机关干部达94人,工人达33人。机关所属服务单位有招待所、食堂、
托儿所、通讯站、小车队、锅炉房。机关办公占砖瓦房2栋,总建筑面积1,160平方米。
场部还驻有海伦县农业银行红光营业所,海伦县税务局红光分局,海伦县邮电局红光
邮电所。
(二)农业生产单位
农业生产单位是农场的基层单位。30多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单位几经调
整,规模不断扩大,建设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数量也不断增加。到1985年,
全场已有14个生产队和一个直属实验站。耕地超过1万亩的有四、十、十一、十二、十三共
5个生产队。
1985年,全场农业总产值553.5万元。由于受严重秋涝等自然灾害和其它不利因素的影
响,无一单位盈利。
(三)工副业及其它单位
建场以后,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工副业和文教卫生单位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
到1985年,已基本达到满足农场生产和职工生活的要求。全场工副业和文卫单位有联合加
工厂(生产油、酒、米、面)、农机修理厂、基建队、汽车队、制砖厂、木材加工厂、农建
队、服务队、供电站、林场、商店、一中、二中、场直小学、职工医院。1985年,全场工
业总产值达227万元。盈利单位有电站、联合加工厂、农机修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