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


1966年6月,社教工作队的留守人员尚未全部撤走,文化大革命的信号——《五.
一六通知》已到场。为积极响应,场立即成立了在场党委领导下的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组
长由党委书记李天柱担任,副组长由场长孙玉昌、副书记张志和政治处主任刘万仁担任。
办公室设在政治处,主任刘万仁,工作人员2人。
1966年8月中旬,海伦县第一中学的红卫兵来红光中学“点火”串联,并在场直各单
位和部分家属区进行“造反有理”的宣传。红光中学的学生在海伦一中红卫兵的鼓动下,
也成立了红卫兵组织,并开始了造反活动。
1966年8月21日,红光农场中学红卫兵召开大会,批判了中心校副校长张玉杰、教导
主任郑金广和中学教师么志国。
1966年8月下旬,场部机关成立两个造反组织,一是“毛泽东思想机关红卫兵”,一
是“尖刀子造反团”,全场各队、各单位围绕这两个组织先后成立了60多个造反组织,造
反头达120余人。
1966年9月4日,根据农场文化大革命形势的发展,通过机关和各队、各单位的造反组
织代表会议,场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文化革命筹备委员会”,取代了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的
地位。9月7日,“文化革命筹备委员会”召开大会。通过选举产生了19人组成的文化革命
委员会,负责全场的党政工作。文化革命委员会基层单位都有代表参加,唯独没有场级领
导干部。事实上,此时农场主要党政领导已处于“欲干不能,欲罢不忍”的窘困状态。
1966年9月初,海伦一中的红卫兵再次来红光搞串联,大力宣传破“四旧”,并同红光
中学的红卫兵一起行动,把场部办公室大门上边的套花图案砸掉,把演古戏的戏装烧毁,
并烧毁一部分古书。还规定,凡有花、鸟、虫、鱼的图案都是“四旧”,要求一概毁掉。
此后,红光中学的学生相继到首都北京或其他地方串联,学校一切工作陷于停顿。
1966年9月12日,文化革命委员会召开批斗农场党委书记李天柱大会。会场设在修理厂
修理车间,各队、各单位派代表参加。大会开了一天,会后党委书记李天柱被解除职务,
遣送六队(头道山子)劳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