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财务制度改革
第六章 财务制度改革
一、财务管理内容
农场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农场与国家的财务管理体制和农场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
40多年来,农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一直是由农场与国家间的财务管理体制演变而来的。
它大体上经历了统收统支,定收定支和财务包干这样三个阶段。财务包干这种管理体制,作为
一项重大改革,对促进生产建设发展,改善经营管理,扭亏增盈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农场
经营管理活动中,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大体上是1986年以后才开始正式运行并逐步完
善起来。
1985年末,农牧渔业部发出《关于“七五”期间国营农垦企业财务包干的几项规定》,决
定“七五”期间对国营农场继续实行财务包干的办法。按照这个文件精神,农场积极完善内部
的各项经济责任制,对各生产队和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分级分项包干的办法,把农场都负盈亏变
为各级自负盈亏,促进各单位不断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农场内部的财务制度改革,
主要包括农业单位和农场工商运建服企业。
1986~1993年,农场对农业生产队实行定额上缴,自负盈亏,大包干的办法。完成农场下
达的利费税后,实行纯收益分配。每年年初,农场都针对各队不同的经济基础及自然条件分别
下达不同的利润指标及包干补贴指标。测算的依据是:单位两年盈亏水平,历年产量,产值状
况,流动资金占有数额,资源状况优劣及地理条件等。1987年农场对农业单位分别下达了利润
指标,其中只有实验站给予包干补贴1.6万元。
生产队内部也逐年落实大包干责任制。生产队对承包大组一般都采用“定额上缴,超利分
成,亏损共担”的办法。对车组实行“四定、一奖、一惩”的办法,即定人员、定工作量、定
亩耗油、定年修理费。节油、节件,按节约价值的20%奖励给车组,亩耗油超指标的罚车组人
员超过部分的100 %。对家庭农场一律实行“定额上交,自负盈亏”。
1987~1993年,农场对工商运建服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两种形式。
对承包经营企业实行“包死基数,超收分成”的形式。其中实行全员承包的企业,分成比
例为40∶20∶15∶25. 即超利部分的40%上交农场,20%部分为企业发展基金,15%为企业福
利基金,25%为奖励基金;实行管理干部集体承包的单位分成比例为40∶35∶15∶10,即超收
部分的40%上交农场,35%为企业发展基金,15%为企业职工福利基金10%为奖励基金。
对租赁经营的企业实行“上缴租金,定额包干,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纯收益中20%留
给企业。留给企业的资金中50%为发展资金,30%为集体福利基金,20%为储备基金。
期间,农场对砖厂、奶牛厂、汽车队等亏损企业,有计划的以“扭亏措施费”的形式给予
扶持。
1994年以后,随着农场各业改革不断深化,“大包干”这种形式作为一个时期具有革命作
用的财务管理体制,也逐渐被更彻底的改革措施所取代。农业上家庭农场在全面兴办的基础上
正在逐年完善和提高,以“两自、四到户”为主要指标。2000年农场又实行上打租金,“两自”
的步伐又加快一步。工商运建服企业逐步向国有民营、民有民营方面过渡。到2000年,除电站
之外,所有的工业企业都采取租赁转让等方式由个人经营。
二、财务管理体制
农场财务管理体制十几年来,无论是农业生产单位还是工商运建服企业都经历了不断理顺,
不断完善的体制变革。
1985年,农业单位实行二级管理二级核算制,即农场、家庭农场。这一年全垦区全面试办
家庭农场,生产队变为经济区,生产队的职能只是农场的派驻机构,基本上无核算任务。
1986~1992年,实行二级管理、三级核算。1993年由于农场改革的需要,农场成立了农工
商公司、牧工商公司和建筑公司,又分别成立了九大实体公司,因而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了变
化。这一年的管理体制是三级管理,四级核算制。即农场、公司、生产队三级管理,农场、公
司、生产队和家庭农场的四级核算制。1994年,是农场全面兴办家庭农场的启动年,农业生产
队又恢复到二级管理、三级核算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一直沿用至2000年。尽管1997年农场成
立了电算中心,实行电算化核算,但其核算内容,管理职能都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1986~1987年,场办工业单位实行二级管理二级核算,即农场、厂二级。1988年,在工业
企业内部学习鞍钢经验并推广“日效益管理法”,工业科(工业公司)设财务进行成本监控,
农场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即农场、工业科、厂三级。1993年,农场改革撤销了工业科的财
务班子,农场对场办工业又恢复了二级管理二级核算的管理体制。
1984~1986年,商业单位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即农场、经销公司、商业单位及加工
企业。1987年后实行二级管理和二级核算制,直到1993年商业单位产权转让,实行民有民营。
1986~1993年,运建服企业各企业产权改造完毕,一直都实行二级管理、二级核算制。
1986~1992年,农场畜牧科所属企业实行二级管理二级核算制,即农场、厂二级。1993年,
农场改革,成立畜牧公司,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制,即农场、畜牧公司、厂三级。1994年,
农场撤消畜牧公司,财务设在畜牧科,一直到1997年,都是沿用三级管理三级核算办法。1998
年,撤消畜牧科财务班子,又恢复二级管理二级核算制。
1998~2000年,场办学校一直实行三级管理二级核算,即农场、教育科(教委)、学校三
级管理,农场、教育科二级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