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经济第一章 种植业第一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 1986~1994年,农物还未将种植业结构调整问题提上重要的日程,经营方式仍然以各生产
队大组承包经营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占总播种面积的96%以上。1988年,由于
春播期间阴雨连绵,使各生产队播期拖后,在粮食作物种不上的情况下,当年抢播油菜20699
亩。1995~1998年,全场兴办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成为投资、风险、利益、经营的主体,农场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还是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栽品种。全场播种面积101205亩,其
中小麦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4%左右,玉米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128 %左右,大豆面积占总播
种面积的324 %左右,水稻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1%左右,饲料地、杂粮等占总播种面积的163
%左右。仍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实行三区轮作。1999 ~2000年,农场提出了种植业结构
调整的原则“压麦豆,稳玉米,增水稻和经济作物”。2000年,农场退耕还林2000亩,以家庭
林场承包造林为主,大农场与家庭林场签订了承包造林合同。由于家庭农场是投资、经营、风
险、利益的主体,农场提出的是指导性意见,仅有副场长张炳山同省外界合作种植了线麻籽、
白芸豆,面积6000亩。
历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 总产量表
(1986~2000)
表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