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



一、实行统一管理

全场农机具曾经历经3 次转让。第一次是1985年,第二次是1988年,第三次是1994年农机
具全部一次性转让个人。前两次转让都没有坚持始终,而是中途变更。第一次转让后,1986年
又收回,归集体所有。第二次转让后不到一年,又于1989年春收回,仍归生产队所有。经历过
这样转、收、转的过程,给农机具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农场根据不同
经营体制,随时调整并制定农机具管理方式,确保农业机械状态相对完好,适应各项作业的需
要。特别是1994年以后,农场每年下发的《农机管理方案》中,都强调农机管理“六统一”,
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六统一”:

(一)统一定点停放。为确保居民区环境建设和人身安全,保证农机具不遭受人为破坏,
延长使用寿命,全场各生产队都坚持把农机具停放在农具场,设专人看管。进入长期停放场的
农机具,达到完好的技术状态,按类型摆放整齐,涂油垫起。

(二)统一检修质量标准。为确保不误农时,提高农机具检修质量,促进田间作业标准化,
农机科坚持验收发证制度。对未经验收,没有取得合格证的农机具一律不准投入作业。违者扣
发技术状态保证费,降低收费标准,并给予当事人必要的经济处罚。

(三)统一搞好人员培训。1986年至1993年,每年冬季都举办农机人员培训班。参加人有
机务副队长、车长、副班。培训班一般7 -10天,学习内容即有政治理论,又有专业知识。由
宣传部、农机科工作人员授课。1994年农机具转让后,每年冬季都举办机务副队长、有机户、
家庭农场场长培训班,讲课内容不变。由机务副队长负责培训本单位驾驶员。

(四)统一指挥作业。为充分发挥机械效能,提高作业质量,各生产队根据农时和农艺要
求,统一组织调配农机具,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作用,因地制宜,抢前抓早,防止打乱仗的现
象发生,圆满完成作业任务。主管场领导和农机科、生产科还在麦收或秋收中,总揽全局,适
当协调,使完成任务先进的单位全力支援后进单位。同时,为避免收获机械在农忙时私自到外
地承揽农活,农场采取必要措施,堵塞漏洞。对违反规定,擅自外出作业的有机户,给予适当
处罚。1996年8 月6 日,分别处罚了8 户私自到附近村作业的有机户,并对有机户所在单位的
队长和机务副队长给予通报批评,以儆效尤。

(五)统一作业质量标准。各生产队的农机田间作业质量,都能严格执行《农业机械田间
作业技术规程》,按照农场生产部门的农艺要求,进行统一验收。对作业中速度快、质量好、
贡献大的给予适当奖励;对完成任务差,没有达到标准的给予必要处罚。

(六)统一收费标准。各种农业机械的收费标准,农场都按上级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具
体情况,做出明确规定,各有机户都能遵照执行。特别是农机转让后,由于作业合乎质量标准,
收费合理,一般从不发生用户有机户之间的纠纷,使各项作业顺利进行。

二、加强基础建设

尽管农场的农机产权几度变化,但在基础建设特别是“三库一场”建设方面,农场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做到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同时抓典型树先进,用
标兵带动一般,形成整体发展的格局。

油库建设:1990年,全场14个生产队,有12个生产队建成了标准化库房。1991年,全场有
13个生产队实现缓冲卸油,浮子取油;4 个生产队实现柴油封闭加油和二级沉淀;8 个生产队
实现了三级过滤;14个生产队全部有水泥地面,机油有过滤,汽油有搅拌,黄油有加注器。油
料严格分清牌号,分类存放,专桶专用,计量精确。1993年,生产队已全部达到油库砖瓦化,
上有天棚,下有水泥地面,门窗玻璃齐全,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柴油做到了缓冲卸油,浮子取
油,三级过滤,二级沉淀,封闭加油;汽油有搅拌,黄油有加注器,机油有过滤,加油工具专
用、清洁,保管有箱,灭火设备齐全。

零件库建设:1990年,所有生产队的零件库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室内干燥清洁,制度健全。
1991年,新建零件库8 座,共计114 间,总面积1825平方米。管理科学化,实现了“上放轻,
下放重,中间放常用;铁离地,链离墙,橡胶避阳光;内胎进外胎,半充气立板上;精密部件
入柜箱,传动带张紧挂墙上”。摆放整齐有序,标签清晰,明码实价。零件有架,不锈蚀,不
变形。1993年,各生产队全部分设了零件库和车组小库。1994年农机具转让后,油库和零件库
成为物资科的分库,便于加强对油料和零件的统一管理。

保养库建设:1989年,农机二次转让后又归生产队所有,农场分清轻重缓急,以维修为主,
全年修复保养库8 座,占总数的53.3%。1990年,有10个生产队具备合格的保养库,占总数的
66.7%。1991 年,保养库建设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上有天棚能保温,下有水泥地面保
清洁,门窗整齐玻璃齐全。零件有架、有箱、有油盒,有常用工具,有烘炉,有电焊。部分生
产队有钻床和车床,基本做到高保不出队。农机具实行双班保养,挂牌保养,并有机务副队长
参加。保养后达到三灵活(操纵、转动、升降)、五不(不松动、不钝刃、不变形、不锈蚀、
不缺件)、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

农具场建设:鉴于农场自身财力情况,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
1989年,共有7 个生产队的农具场钉起板围栏,1 个生产队夹起条障子。1990年,15个农业单
位的农具场中,11个单位有板围栏,1 个单位有铁围栏。2 个单位有水泥校正平台,10个单位
有机车小库。场内农具摆放整齐,涂油垫起。链轨拖拉机停车前进行外部清理,联合收割机进
行内部清理,抽出承种盘,支起大轮,并用苫布封闭发动机。1991年,有2 个生产队(二队、
三队)的农具场建起砖围墙,总计600 延长米。有3 个生产队的农具场建起土围墙,总计1120
延长米。场内建花坛,铺沙子,四周挖排水沟,植树绿化。1993年,八队建起320 延长米土围
墙,并在四周栽上柳树。全场各农业单位实现了即有长期停放场,又有临时停放场,农具场达
到二级停放标准。1994年农机具转让后,为继续搞好“三库一场”建设,每年按机械存放量提
取一定数额的农机建设基金。链轨拖拉机每年每台200 元,大中型轮式拖拉机150 元,联合收
割机100 元。

农场农机管理成绩显著,得到上级的肯定,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1988年,被农场总局被
为先进农场;1993年被农场总局评为标兵单位;1995年,被农场总局评为标兵农场;1996年被
农业部评为标准化优秀单位;1997年和1998年,连续被农垦总局评为标准化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