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四节 疫病防治



在疫病防治上突出“防重于治”的方针,疫苗和药物相结合。各类畜禽一律免费接种疫苗,
一年两次,常年补针。消灭了一类传染病,控制猪瘟、鸡瘟等八大疾病的流行。

一、奶牛防疫

严把奶牛购入关。在购牛前必须首先检疫,确认是健康牛方可进入场内。奶牛坚持常年检
疫,疫病检出率由1986年的2 %,下降到1995年的01%。公养奶牛场每年春秋两次搞结核、布
病检疫和五号病疫苗注射,防检疫率达100 %;为减轻乳房疾病对奶牛构成的威胁,购置了乳
房炎监测仪,使乳房炎得到有效控制。为降低子宫炎的发病率,对奶牛产后20天、40天、60天
分别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使奶牛子宫炎的发病率大大下降,提高了受胎率。乳品厂
股份制奶牛场专设一名兽医,做好奶牛防检疫的全部工作。有时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共同攻克
难关,确保奶牛存栏。

二、生猪防疫

在五号病防治方面,在流行季节自己封锁,一旦发生就地消灭。1993年冬,六队有3 头猪
发生口蹄疫,就地捕杀,煮沸消毒,控制蔓延。1995年冬,农场周围村屯严重流行猪五号病,
畜牧科及时采取自我封锁的办法,注射疫苗,设立消毒岗,对进入场内的偶蹄兽进行检疫、消
毒。一旦发现病畜,及时拒之于场门之外,从而使农场猪群安然无恙。2000年春,农场在防治
生猪五号病方面,做到早防和严防相结合,通过广泛宣传,捕杀销毁,自己封锁,强化免疫等
得办措施,做到外阻疫情,内灭疫源,有效地控制了五号病的蔓延。养猪场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出入人员更衣换鞋,两次消毒,一次是药物,一次是紫外线。共注射和口服8 种菌(疫)苗,
其中生后2 日注射仔猪牲血素,起到造血和防白肌病及下痢作用。15日龄及断乳时,注射猪瘟、
丹毒、肺疫菌(疫)苗,起到预防作用。后备母猪及后备公猪配种前注射细小病毒疫苗,预防
传染性流产,获得终生免疫。母猪分娩前一个月,注射K88、K99疫苗,预防仔猪红痢和传染
性胃肠炎。在每年11月末全部注射口蹄疫疫苗,起到预防作用。

三、肉鸡蛋鸡防疫

公养鸡场根据鸡的防疫程序,按照不同日龄预防鸡新城疫、霍乱、白痢、马立克氏病、球
虫病。采用喷雾、饮水、注苗、口服等方式进行。个体鸡场在疫病防治方面,做到经常观察,
搞好监测。同时按不同日龄接种疫苗。共有12种疫苗,分别通过注射、点滴、饮水的形式进行
接种,从而达到免疫目的。肉鸡、蛋鸡的成活率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