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饮食服务业

第二节 饮食服务业




随着农场场部地区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极大地拉动了地域经济的发展。原来荒凉、萧
条的场部地区百业待举,一片繁荣景象。已经成为幅射周边乡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
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此时,由于农场工商运建服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部分剩余职工
下岗分流,又得益于发展庭院经济一系列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刺激着一部分个体饮食服务业
相继成立。

最早成立的一批饮食服务行业,以半公半私的方式,带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出现。
1986年农场商店为了增加效益,安置下岗职工以及职工子女就业,租用原商店的东厢房几间闲
置的房屋开了一家饭店,经营两年后停业。同年农场劳动服务公司也成立了饭店,安置了十几
名待业青年,经营3 年至1988年随着公司的解体而停业。继退休职工景生林开的一家个体饭店
后,相继又有多家饭店开业,至2000年已有11家饭店,5 个小吃部。1998年,经营近30年的机
关食堂也完成对外出租工作,至此,农场饮食服务业最后一块公有领地消亡,公共饭店、福利
食堂的历史正式结束。

农场最早的照像馆是1986年服务公司经营的,负责人是苏金茹,一直坚持到1988年,伴随
公司的解体而停业。1989年,国志文夫妻从事此行业,办起“红光照像馆”,照像馆成立后经
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项目不断增加,不仅增加了彩照、扩印和特技摄
影的新技术,还增加了婚礼节目的现场摄影等经营项目,1999年,国志文在临近街面的黄金地
段新建了一座264 平方米的二楼建筑,照像馆更名为“国氏婚纱影楼”。

1986年后,个体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截止到2000年,理发业发展到12家,旅
馆相继有3 家开业,浴池有2 家,还有成衣店、干洗房、家政服务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