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修理业
第三节 修理业
农场个体修理业起步于90年代初期,是伴随工商运建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
步繁荣起来的。1990年前,只有阶段性的家电、钟表等修理服务项目,尚形不成规模。
1993年7 月,农场汽车队解体,汽车全部作价转卖给个人。原汽车队的主修工赵殿珍买下
全部的大修理工具,带领两个儿子从事汽车维修保养业务。这是农场最早成立的个体汽车修理
部。1998年,汽车队下岗职工栾福庆,在临近场部地区主街道的黄金地段盖起一座465 平方米
的二层小楼,于当年的4 月“汇丰汽车维修中心”正式挂牌营业,兼营汽车零配件销售业务。
这是一个较为规范的修理部,各种维修设备一应俱全,有两名修理人员,承揽汽车大修、二号
保养,以及板金、电气的维修业务。同年机关小车队解体,小车队的修理工邓景臣于当年的8
月下岗后办起汽车维修点。由于场内的运输市场较为箫条,整个农场地区的汽车维修业条也显
得较为清淡。
1996年,农场修配厂停产转制,原副厂长马占元下岗后,组织几个原来厂里的生产、技术
骨干,办起拖拉机修理点。他还筹款买了燃油试验设备,承揽拖拉机的大修理业务。这个修理
组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极大地方便了家庭农场的有机户,成为流动的修理点。
个体家电、钟表维修业起步较早。1982年至1993年曾有两名农场职工从事这项业务,并领
取了营业执照。但这一时期职工家庭家用电器拥有量极低,生意自然也很惨淡。他们基本没有
固定的经营场所,有时要走街串户,叫卖经营。进入90年代,此项维修业务随着职工生活水平
的提高而繁荣起来。较有影响的是费晓军的“晓军家电维修中心”。费晓军虽说是一个残疾人,
但他自强不息,自费去哈市学习家电维修业务。1990年开业以来,他以精溢的技术赢得了人们
的尊重,经济上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所经营的维修中心由最初不足10平方米的一个小店,
发展到2000年的7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主要服务项目有钟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
器的修理。
摩托车维修最早是1992年任万龙开始从事这项业务的。随着农场摩托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
给维修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截止到2000年,农场先后已有5 家摩托车修理点成立,其中
有两家兼营摩托车配件销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