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小康队建设
第八节 小康队建设
1992年,在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议”精神指
导下,农场在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话题,
发动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开展了奔小康的学习讨论与落实工作。同年3 月25日的农场五届二次
职代会上,审议通过了“红光农场奔小康规划”,规划中就小康户、小康队、小康场建设提出
了具体的规划和要求,坚定了职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心往小康上想,劲往小康上使,
钱往小康上花,功夫往小康上下”,全场职工家家想小康措施,队队制定了奔小康方案,奔小
康成为人们舆论的中心,职工群众自觉地投入到奔小康的热潮之中。
1993年,农场按照“垦区小康生产队标准”开展了小康队创建活动。
垦区小康生产队标准:
1 、人均纯收入(元/人):≥3000
2 、人均家庭纯财产(元/人):≥5500
3 、人均砖瓦建筑住宅面积(平方米/人):≥15
4 、高中教育普及率(%):≥85
5 、卫生自来水入户率(%):≥95
6 、三室两场设施(个):≥4
7 、计划外生育(有无):=0
8 、队容队貌整齐清洁(分):≥80
小康队建设户是基础,队是关键,各生产队既抓小康户,又抓脱贫户。15年来,农场累计
发放扶贫贷款480 万元,扶持贫困户1600户,脱贫率达80%。随着农场“两自”进程的推进,
职工思想观念转变较快,兴办家庭农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庭院经济,以及农场一系列优惠
政策的出台,种地、运输、个体商服、畜牧养殖等各业并举,使农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到2000年,全场有2850户职工家庭开办了不同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兴办家庭农
场1139个,出现了77个农机大户,有260 户开办了商饮、服务、加工、修理、运输等项目,总
产值超过10万元的大户有100 多户。
十一队是农场率先达到小康队标准的单位。1996年,十一队的人均收入为2800元,1997年
达到3424元,人均家庭财产达到5964元。十一队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两个成果一起要,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修路、绿化、安装有线电视,“三室两
场”设施齐全,队容队貌一新。1997年,经绥化分局一次验收达标。1998年12月,一队、三队
也步入了小康队行列,被绥化分局评为小康队达标单位。在小康队典型示范作用的推动下,激
发了全场上下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到2000年,全场生产队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住房砖
瓦化率达51.6%,“三室两场”建设齐全,5 个生产队安装了有线电视,可收看8 个频道的电
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