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路桥梁建设
第一节 公路桥梁建设
农场距海伦市铁路近30公里,场内外物资及工农业产品全靠公路运输。现有专用公路104.124
公里。其中主干线27.625公里,干线35.187公里,支线30.602公里,公路状况属三级砂石路面。
1986年前,场内公路多为土路,只有场部到十队10.8公里砂石路。十队到十三队的公路是
山上十一队、十二队、四队、十四队、双河林场、景家店林场之间往来和与农场交通的必经之
地。由于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战备公路。其间途经各队均需支路进入,而且弯道较多,路况差,
遇上雨天,道路翻浆就不能通车,虽经多次修整,但仍不能保证正常的交通,严重影响了工农
业生产运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场决定改建十队通往十三队的道路,农场党委书记张帆和
场长关忠贤、副场长刘景山多次考察了哈黑公路海伦至绥棱段和海伦至海北段,对路面标准及
低洼地段的施工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1986年4 月,由副场长刘景山带队对十队至十三队地
段进行了实地勘测和规划。本着农场“多走老路少砍树,就地取材少运输”的原则,制定了道
路设计施工方案:改建后的公路全长11.05 公里,比原公路缩短3 公里,贯穿了十一队、十二
队、十三队,并与四队公路相衔接。总土方量约12万立方米,低洼地段使用机械施工,岗平地
用人工上土。施工方案在1986年5 月26日场务会上通过,并决定全场动员,开展公路建设大会
战活动。场长关忠贤在动员大会上做了讲话,号召全场人民发扬北大荒精神“修一条人们致富
的路,修一条农场经济繁荣的路”。5 月30日,公路建设大会战全面展开。每天出动人力2000
多人,最多时达2600多人。6 月5 日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又经过10月20日至11月1 日12天的奋
战,整体工程峻工,达到通车良好状态。共动用人力2.2 万多人次,车辆320 台班次,人工完
成土方量8.9 万立方米。1987年开始对路段整平上沙石,1988年达到了四级路面标准。
1989年7 月,修复了场部到六队4 公里的公路,由农建队抽出2 台推土机和养路段推土机
对低洼地段上土加高,又组织4 台胶轮车运土,上沙石6645立方米,保证了六队到场部交通的
畅通。
1990年,农场大力整修了十队至九队4.6 公里路段,进行加宽和弯路曲直,连接了通往绥
棱农场的公路,当年通车,使农场和绥棱农场的公路交通形成网络。
1991年,修复了场部至砖厂1.8 公里,场部至水库3.5 公里,场部至二队6 公里道路,并
对通往主干公路的部分街道进行整修。
1992年5月,新建了三队通往场部2 公里的沙石路面,解决了以往三队通往场部只靠田间
一条土路的状况。同年,对十三队至十四队路段进行了重点维修,铺设沙石4800立方米。至此,
农场干线、支线公路已形成网络,路路畅通。农场各单位、生产队的干部职工以及有车运输户
多次义务参加了农场公路建设,为农场的公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7年,由总局交通局拨款和海伦农场投资,总局路桥公司承建施工,修建了一座横跨扎
音河的海红大桥,于1997年11月6 日剪彩通车,海红桥距农场场部119 公里,其中连接主干公
路1.7 公里路段,由农场动用人力3000多人次,铺设沙石2800立方米,当年通车。1998年5 月,
场直单位干部职工260 人,用3 天时间对这一路段进行了整修,完成土方量5200立方米,达到
三级砂石路面标准。海红公路的开通,结束了通往海伦农场需绕道海伦的历史,缩短行程37公
里。对加快农场经济步伐,繁荣地区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