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宣传工作
第二节 宣传工作
15年来,农场党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开展了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
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1986年,农场正处在以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阶段,企业中出现了许多富余人员。
长期以来一直依附于企业生存,习惯了“大帮哄”的职工,一旦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立即变得
无所适从。农场党委决定在全场范围内进行改革和勤劳致富的教育。农场工会和宣传部组成宣
讲团,先后下基层50多次在职工中开展形势教育,受教育职工达3000多人次。原九队是个非常
典型的思想保守队,农场工会发放的无息贷款在这个生产队都落实不下去,养牛怕死了,养貉
怕咬了,顾虑重重,关键就是思想不解放,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缺乏劳动致富的勇气和
眼光。场工会与宣传部曾三次深入这个薄弱队,召开职工大会,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
职工树立在商品经济大海中游泳的信心。4 月份,农场在原物资科的会议室召开一次职工致富
经验交流大会,各单位的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参加了大会。会议上邀请了张忠华、张祥、秦艳
等十几位典型在会上做经验交流,三队领导还介绍了建立“养羊村”的经验,在全场引起很大
的反响。
1988年,针对部分干部、职工对改革的前途产生悲观失望和怀疑厌倦等情绪的现象,农场
党委决定,在前段开展生产力标准大学习、大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在全场开展一
次系统的形势任务教育。从12月4 日开始,场领导关忠贤、刘景山、刘万举、范玉馥、刘景泉、
李韧、李维勤分别做了《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与任务》、《工业改革的成就》《为什么要治理经
济环境》、《农业战线十年改革成就》、《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十年改革与工会工
作》、《十年来流通领域的改革形势》等7 次专题报告。参加人有机关全体干部和各单位支部
书记、政工干事。1989年1 月7 日下午,场长关忠贤做了一次精彩的专题报告,全场各单位领
导、离退休干部及机关全体干部计160 人参加了这次报告会。报告中关忠贤场长从八个方面肯
定和论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对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
恰如其分的分析,并找出影响和制约农场经济发展的四点因素。这次历经三个月的系统教育,
基本上做到了“十年改革的成就讲够,当前经济生活中突出问题讲透,中央的方针、政策、措
施讲清,农场经济发展的前景讲明”,从而使全场职工的思想、精神空前振奋,推动了农场改
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1989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场党委决定,在前段举行专题报告
会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在全场各条战线开展一次“十年改革大总结、大讨论”的教育活动。这
次活动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农场培训骨干,举办学习班,编写系统教育的教材;二是各支部
结合实际进行专题党课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集中组织党员学习,从而带动党外干部
群众积极投身到这场大讨论中来,以十年改革的切身体会,讲本单位的成绩、问题、体会,利
用算账对比、现身说法、座谈会等形式,引导职工畅谈十年巨变,从而达到宣传、组织、教育
职工的目的。
1990年3 月,农场召开了第七届党员代表大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
员队伍,是这次代表大会的主题。为配合党员建设规划的落实,3 月份党委向全场广大党员干
部发出了“开展向共产党员刘景泉同志学习的决定”。刘景泉曾任农场党委会委员,纪委书记。
一生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他为政清廉,坚持原则,生命不
息工作不止的奉献精神,是党员学习的榜样。4 月份,农场党委在全场各支部开展党的基础知
识竞赛活动。全场共划四个赛区,山上片一个赛区,竞赛地点在原二中;山下片为一个赛区,
竞赛地点在原五队;场直单位为一个赛区,竞赛地点在物资科;机关六个支部为一个赛区,地
点在机关会议室。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1990年的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6 个先进党支部、
4个先进党小组和64名优秀党员。
1991年,农场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部分生产队由于灾情较大,经济损失非常惨重。个别
职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显得束手无策,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农场
党委积极开展了以弘扬红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宣传部举办了“爱我家乡,建设
红光”的征文演讲比赛,组织部开展了以“树形象,争先进,做贡献”为内容的“共产党员奉
献月”活动,场工会组织全场职工开展了“农场有困难,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极大地调动
了职工干部与农场同舟共济渡难关的团队精神。全场各单位共组织职工达3000多人次,奔赴灾
害较重的四队、十三队和十四队,支援他们抗灾抢收,将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开展向共产党员刘景泉同志学习的活动中,农场党委对各条战线涌现出的14名先进人物
寄以极大的关心、关怀和关注。责成宣传部将事迹编辑成《大荒魂》,印发给各支部。这14名
先进人物是:刘景泉、李志玉、齐化一、张铁福、王国安、郭君、赵殿福、毛喜、尹天辅、孙
宝库、罗平、张忠华、刘贵森、卢兴年。同年6 月,农场党委做出“开展向各条战线先进人物
学习的决定”,以此推动全场职工“学习先进,争创佳绩”活动的开展。
1992年,在宣传贯彻党的十三届代表大会精神的过程中,农场党委提出以“坚定信心,高
举起奔小康的旗帜”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形势教育活动。7 月份,宣传部总结推广了10个科技致
富的典型,编辑了《奔小康典型材料》宣传册印发到基层各支部,其中张宝华的“北方寒地庭
院生态农业能源综合利用模式”,曾引来外省地9 批79人次参观学习,给哀叹致富无路的部分
职工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鞭策和有益的启示。3 月份,党委决定在春耕前全场普遍开展一次“奔
小康”的大讨论,以坚定职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通过典型引路,政策引导,农场非国有
经济出现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成为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4年,是农场落实“两自理,四到户”全面兴办家庭农场的关键性一年。土地全面承包
到户,机械全部作价转让。相当多的职工顾虑重重,怕承包土地不挣钱,怕政策多变“翻烧饼”。
为顺利推进兴办家庭农场工作的进行,场党委组成三个工作小组,深入全场十四个生产队进行
与职工面对面的形势教育。3 月份,场党委在全场各支部开展了“抓好三个教育,解决好两个
难点,做好一件工作”的教育活动。即结合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对职工进行市场经济理论
教育;结合学习农场1994年深化改革方案,对职工进行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的教育;结合贯
彻农场五届四次职代会精神,进行场情、队情的形势任务教育。解决好两个难点:一是解决好
“两自”的逐步推进工作,适应职工心理和经济的承受能力;二是做好企业富余人员的思想安
抚和寻求就业渠道工作。做好一件工作:就是解决好贫困职工的生活救济和扶贫帮困工作。这
次教育活动,对稳定职工情绪,顺利推进农业的“两自理、四到户”为内容的改革,奠定了牢
固的思想基础。
1996年,农场党委为贯彻落实总局、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快农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
富奔小康的步伐,在全场开展了“企业和职工进入市场的大讨论”活动。活动以支部为单位,
从4 月份开始到8 月份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四个结
合:大讨论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相结合;大讨论的主题内容要与本单位的发展思路相结合;
大讨论要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大讨论要与加快以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为重
点的配套改革相结合。通过这次大讨论及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全场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闯市
场,同心协力奔小康的沸腾局面,大力度地推动了农场的三项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步伐。
1998年,由于受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农业的比较效益出现严重滑坡现象。个
别职工包括部分基层干部,对农业出现的阶段性困难认识不足,甚至对农业生产悲观失望,丧
失信心。场党委针对这种现状,在全场开展了一次“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学习活动,并动员
机关全体干部深入各基层单位,带领职工学习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宣传贯彻农场职代会通
过的《1998年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同时还要求机关干部带头承包土地。机关干部的示范带头
作用,重新调动了职工承包土地的热情,截止到3 月末,全场土地全部出租结束。
2000年,按照职代会场长工作报告提出的“调结构、上经特,打绿色牌,走有机路”的工
作思路,场党委决定在2000年开展“结构调整年”活动。并强调指出结构调整要坚持“三围绕”
和“两优先”的方针。“三围绕”即围绕效益、市场和特色搞调整:“两优先”即优先发展优
势、绿色产业。6 月份,农场组织生产队队长和部分家庭农场场长20余人,到总局完达山乳业
集团,哈局各农场,绥化市的部分乡镇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新鲜经验,以达到“换
脑筋、想思路、求发展”的目的。这一年,农场落实有机食品基地1 万亩,绿色食品基地2 万
亩,职工对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前景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