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闻报道
第三节 新闻报道
农场党委及宣传部门非常重视报道员队伍建设,要求全场各支部都要将宣传报道工作纳入
精神文明建设达标轨道。并坚持“四要、三优先”,“四要”即各支部要加强通讯报道队伍建
设,要完成农场下达的对内对外报道任务指标,要将本部门、本行业的新闻性事件及时报道,
要建立通讯报道奖励制度。“三优先”即优先在报道员队伍中发现、培养和选拔青年后备干部;
优先解决好报道员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优先安排报道员参加农场举办的理论培训、业务
培训。由于党委重视,措施得力,农场现有一支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通讯员队伍。每年场内电
视、广播用稿近千篇,对外报道用稿100 余篇,业余通讯员全年用稿百篇左右。
1994年开始,农场加强了对外新闻报道有关事务的重视工作。一是建立对外新闻报道的奖
励制度。奖励范围包括动态新闻和真实性社会新闻。体裁包括消息、通讯、专访、特写、报告
文学、经验和小故事。奖励标准是报刊类:各大报刊上稿者,每发表一篇奖20~300 元不等。
广播电视类:每发表一篇奖10~300 元不等。二是加强了业余报道员的培训。每年都要办1 ~
2 期报道员培训班,人数在20人左右,主要是请各大报刊的编辑、记者及知名学者来场授课,
同时也聘请学校中文教师辅导语文基础知识,请场内优秀报道员传授通讯报道工作的实践经验
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农场报道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外报道的上稿率也
有明显提高,农场每年对外报道稿件平均在100 篇以上,其中《农垦日报》用稿60多篇,省部
以上新闻单位用稿在50篇以上。杨华(笔名)的《永不淡忘的记忆》、《先创业后垒窝》获省
新闻协会奖,《好书送我上青云》荣获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举办的“亚农杯”全国农民读书征
文二等奖,《最可怕的是精神下岗》等多篇稿件在农垦新闻协会获奖。杨华1999~2000年连续
两年是总局报道战线的“十大英杰”之一,业余报道员周文君在2000年被《农垦日报》评为
“百强报道员”。农场在1999年被《农垦日报》评为通讯报道先进单位。
1989年,配合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宣传部创办了《政工信息》,该报为16开纸,
采用打字印刷,不定期出版,办报一年共出版了13期,1990年初停刊。70年代创办的《麦收战
报》,版面为16开纸对折两版,麦收期间每天出一期。1986年后由原来刻腊纸印刷改为打字印
刷,战报内容主要是宣传麦收中好人好事,各单位麦收进度,农场麦收指挥部的工作布署及领
导讲话等,战报每次打印50份,分发到场领导、机关各科室和生产队,对指导麦收工作起到一
定的作用,战报于1994年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