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创建活动

第二节 创建活动




一、红光精神的创建与发展

农场的企业精神是“团结务实,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科教兴场”,这是农场干部职工长
期奋斗经历的浓缩和真实写照,它是企业之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它像一面旗帜,凝聚
了红光的集体力量和智慧。

团结务实:就是领导干部与职工群众同甘共苦,职工群众同领导干部心连心的九牛爬坡,
五指并拢,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就是坚持实事求是,重实际,干实事,讲实效,一点也不差,
差一点也不行的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奋发图强:就是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保持旺盛的革命
斗志和工作干劲,奋发向上,不甘人后,处逆境不气馁,遇困难不低头,勇敢迎接挑战,以坚
韧不拔的意志,战胜自我,走出困境;开拓创新: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生产力标准,积极
探索和开创适应农场发展的新路子,使农场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科教兴场:就是要不断
提高企业的文化含量,科技内涵,确保农场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富民兴场的目
标。

农场企业精神,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80年代后期在全场开始酝酿,当时农场正值
新旧体制转换之际,深化改革和科技兴场的任务十分艰巨,企业全员素质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加上农场基础差,底子薄,部分职工对改革缺乏信心和勇气,有的职工还存在“小富即安,怕
担风险”的小农经济思想。贫困场怎样脱贫致富;小场怎样创出高效益,包袱沉重的企业怎样
加快发展步伐是摆在农场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农场党委借鉴企业文化理论,于1989年开始
结合北大荒精神教育,进行企业精神系列教育活动,提出全场干部职工知难而进,胸怀大局,
创建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走出一条在困境中稳定发展的路子。并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抓
农、兴牧、强工、发展庭院经济”,以三产业推动一、二产业发展的战略,构建“贸工农”一
体化经济的新格局,从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住房、改水、搬迁地方病重队,改善教学、医疗条
件,建电视插转台等“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到治“穷”先治“愚”的多种综合办法的
实施,让职工群众在改革中得到实惠,在奋斗中看到希望,使小农场创出了大效益,在“实干
自强、拼搏兴场”的基调下,概括出了“团结务实,开拓创新,自立自强,苦干实干,奋发向
上,不甘人后”的企业精神,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始终把改变农场面貌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994年1 月,绥化管局党委、管局做出了《关于学习红光精神的决定》,号召全局职工学
习红光。这一殊荣,既是希望,也是鼓舞和鞭策,既是荣誉,也是动力。在农场五届四次职代
会上,开展了“全局学红光,红光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农场党委向全场职工群众发出倡议,
号召全场职工进一步发扬企业精神,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苦干实干中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红光人用诚实的劳动探索着新的出路时,沿海城市的迅速崛起,引发了红光人对“科教
兴场”战略的思考,企业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发展,在实施“科教兴场”战略中,农场
坚定地以企业精神为思想支柱,坚持以团结务实为基础,以奋发图强为动力,大力推进科技进
步,向科技要效益,以闻鸡起舞,只争朝夕的姿态,快节奏,高效率,努力扎实的工作,奔向
新的发展起点。

二、创建文明单位

15年来,农场的精神文明建设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已由初始的单一环境建设逐步向深层
次发展,迈开了内提素质、外树形象的步伐。全场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在抓好经济建设
的同时,紧紧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了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从而使全场文明
建设有了新发展。2000年,全场30个单位中,文明建设达标的有27个单位,达标率达90%。

1986年,在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农场开展了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
口和“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并
结合整党工作,场党委制定了《红光农场1986年精神文明建设安排意见》,提出从四个方面加
强文明建设工作:(一)抓住党风建设这个关键,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二)大力加强新形
式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三)继续搞好规划,创造优美环
境,加强综合治理;(四)加强对活动的领导,确保精神文明建设达到预期效果。年底,六队、
粮贸公司、电站被评为文明单位。

1987年,农场借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东风,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文明建设成果,制定了《红光农场“七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及创建
文明单位方案,以实现“一年恢复,3 年调整,5 年突破”目标为中心,以弘扬北大荒精神为
主线,在全场开展了“热爱家乡,振兴红光”活动,不断提高全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从而使文明建设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年底,全场文明单位累计达10个,公安局、司法
办、法庭分别被分局系统内授予“文明公安局”、“文明司法办”“文明法庭”称号,场纪委
荣获分局“文明纪委”荣誉称号。

1988年,是农场推行场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第一年,为了适应农场经济体制和领导体制改
革的需要,侧重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开展了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的教育,组织了
“警民共建文明单位”活动。这一年,农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场有
32个单位实现“三无”(无治安、刑事案件、无火灾),占基层单位总数的94.1%,到年底,
又有3 个单位跨入文明单位行列。

1989~1990年,结合贯彻《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暂行规定》,为使农场文明单位建设工
作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道路,依照标准开展了文明单位创建及提档升级活动,在“四
职三优”竞赛及1990年5 月的“三文明活动月”活动中,全场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涌现出农场
先进个人47人,年底,文明单位增加到15个,三队、乳品厂、粮贸、修配厂被分局授予文明单
位荣誉称号。

1991年,根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农场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讨论学习活动,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场队两级就如何促进发展尽快脱贫致富开展大讨论,以“双文明”达
标为内容,深入开展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教育活动,并重点加强了环境建设,采取单位主管
领导亲自负责,义务建制度管的方法,收到明显效果。年底,五队、十一队步入管局文明单位
行列。

1992~1994年,农场深入开展了北大荒精神和红光企业精神的宣传教育,提出了精神文明
建设“4321”目标:即抓好四个教育(北大荒精神教育、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教育,社会主义思
想教育,典型教育)、三个建设(党的思想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两个治理(环
境治理、综合治理)、一项工作(群团工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场文明单位累计达18个,
八队、砖厂被管局评为文明单位,乳品厂和电站、十一队被农垦总局评为文明单位,1994年5
月,十一队被农垦总局授予文明队标兵荣誉称号。

1995年,农场坚持抓了以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内容的思想教育工作,重点加强了“两室
一场”建设,开展文明礼貌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树一代新风活动,以继续治理“脏乱差”
为突破口,以良化社会治安环境为重点,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到1997年,
一队、三队、十队、十三队、中转站五个单位跨入管局文明单位行列,电站、粮贸、十一队、
场直小学四个单位被管局授予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在1998年,农场全面开展了“优质服务,树行业新风”活动,各单位积极参与,医院、派
出所等单位通过电视向全场人民进行了公开承诺,环境建设也取得新突破,据统计,这一年,
全场各居民区、村屯取消了460 个散在垃圾点,新建景点3 个,场区、队区道路实现沙石化,
沟涵畅通。这一年还举办了“春光曲文艺晚会”等九次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繁荣了企业文化,
营造出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年底,全场有七个单位达到了花园式单位标准,四队、五队、中
学、林场、医院达到了管局文明单位标准,二队、七队、场小、达到了总局级文明单位标准。

1999年,农场继续开展了“三观、三个主义、三大精神”教育,开展了“唱场歌,演场戏”
活动,丰富了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了企业活力,树立了企业形象。这一年,全场上下以高
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抵制住了外来说客,以明确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及时制止了邪教“法
轮功”的蔓延,控制了局势,确保了一方平安。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也取得了新成绩,又有3 个
单位达到了管局文明单位标准,花园式单位增加到9 个,场直小学、电站和十一队继续保持了
总局文明单位及总局文明队标兵荣誉称号。

2000年,农场开展了党员“十个一”评比和“创建文明窗口”活动,并把思想教育工作作
用于载体,寓教于活动之中,全场党员、干部观看了《生死抉择》、《胡长青案件警示录》等
电教片,举办大型文艺演出11场,还举办了春季篮球、乒乓球赛及庆“十一”团体越野赛等,
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世界。环境治理由改变脏乱差向绿化、美化、香化标准推进。综合治理
工作步入了总局先进行列。这一年,还提出“十五”总体发展思路及2001年工作目标。提出从
以下几方面加快文明建设步伐:(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三讲”教育和典型教育为契机
推动党风廉政设;(二)科学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抓好综合治理,医疗卫生、
职工就业等工作,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三、创建文明户

创建文明家庭是农场工会开展的以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活动为重点的创建活动,是做为社
会细胞的家庭活动真正成为和谐家庭关系,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治安,净化社会风气的重
要内容。1986年后,主要开展了以提倡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
“五好”的条件是:热爱国家、集体、遵纪守法好;努力生产工作,勤俭持家好;计划生育、
科学育儿好;移风易俗,文明礼貌,清洁卫生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好。1996年,
对“五好”文明家庭的条件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增加了保护环境,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
生活方式等内容。1986年共评出五好家庭37户,并在1987年3 月的劳模表彰大会上进行了表彰。
在创建活动中,工会、团委、居委会等部门积极组织发挥作用,推动了“细胞工程”的落实。
15年来,结合创建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教育活动,多次组织了“家庭五项比赛”、
“家庭全能竞赛”、家长学校、教子有方希望之家等活动,王灭修家庭,机关的于春洲家庭分
别在1995年和1998年被管局评为“希望之家”。截止2000年,农场共评选和表彰五好文明家庭475
户,王灭修家庭还在1998年被总局评为五好文明家庭。

1997年,农场根据垦区“十星级文明户”条件,制定了《红光农场十星级文明户创评细则》,
开展了以“政治星、致富星、守法星、教子星、新风星、和睦星、卫生星、计生星、文体星、
奉献星”十星为内容的“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创
建活动比例大,范围广,以家庭为单位全员参与;二是创建活动坚持经常,讲究实效,系统灵
活。各基层单位及居民委设立了“星级文明户”评选专栏,并悬挂在醒目位置。1997年,共评
选出十星户189 户,场工会、团委、宣传等部门对首批选出的“十星户”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
式。通过这项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在全场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争
文明的社会氛围,出现了“争星热”。1998年,全场2861户家庭100 %地参加了这项活动,评
选出“十星户”291 户,较上年增加了22%:“九星户”587 户,增加了46%;八星户425 户,
较上年增加了14%:“七星户”837 户,较上年下降了10%:“六星户”721 户,较上年降低
了27%。2000年,全场十星级文明户达322 户,占全场总户数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