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党风廉政制度建设
第二节 党风廉政制度建设
1987年,整顿党风结束后,农场党委在整章建制工作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党风
廉政制度。1987年,纪委要求各支部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关系,与群众同甘苦,全年定期参加
集体生产劳动。向全场各支部推荐了实验站党支部规定“身为一职的,劳动120 天,身兼两职
的劳动60天,身兼三职的劳动50天”的经验材料。1988年,农场党委为加强廉政建设,制定了
党委会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等15个规章制度,完善了
党员干部的约束机制。这些制度的建立,对农场的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以后的
实践中不断完善并根据时代的变化增添许多新的内容。
为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能够落到实处,农场加强了民主管理工作。1988年,农场建立了《场
长与职工民主管理协商对话制度》,4 月,纪委针对工副业单位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后,厂长
个人说了算,不尊重支部和职工意见的现象,围绕加强监督保证,民主管理两个内容,与7 个
单位开展对话活动,收到较好的成效。1989年,农场制定了《关于实行办事公开化制度的试行
办法》,要求全场各支部及机关各职能部门在17个方面必须让职工群众了解办事程序,增强工
作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全场各基层单位还建立了“公开化图板”,把职工最关心的热
点问题全部公开,还职工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这项制度的实施,得到了全场职工群众
的极大关注与拥护,并拓宽了群众监督的渠道,增强了干部的廉政意识。
1988年,农场党委在完善办事公开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党内党外监督组织的建设,
并加强了培训工作。4 月30日,农场纪委对各支部纪检员,党风监督员进行培训,60人参加了
这次培训,其中纪检员29人,监督员31人。1989年,纪委调整了全场党风监督组织,全场建立
39个党风监督组,聘任了39名纪检员,36名党风监督员,32名党外党风监督员。从而在全场形
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督网络。对这些党风监督员,农场纪委实行每年一次培训,每季度一次例会
和每月一次信息反馈制度,还直接参与各支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的制定等工作。对
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