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女工工作

第二节 女工工作



1980年,农场妇联撤消,成立女工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场工会,工作纳入工会领导。工会
设一名抓女工工作的委员具体负责全场女工工作。女工委员会主任吴淑媛,委员6 人,她们是:
邢秀琴、李淑合、朱玉环、赵亚琴、卢淑荣、周景云。1985年,农场调整了女工委员会,主任
吴淑媛,副主任邵忠华,委员有周景云、赵亚军、乔仁芝。各基层单位成立了女职工委员会共
计31人。

农场首届女工代表大会于1990年1 月12日在场部召开,会议通过了《红光农场首届女职工
委员会组织办法》,选举产生了女工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淑媛,副主任委员赵亚军,委员由李
淑芹等5 人组成。

1994年4 月30日,农场召开第二届女工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张淑杰代表第一届女
工委员会作的题为《转变观念,继往开来,在农垦经济建设中发展妇女半边天作用》的报告。
出席会议的代表87人,会议通过了《红光农场第二届女职工委员会组织办法》。选举产生了新
一届女工委员会,主任刘颖。

1999年5 月14日农场召开第三届女工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刘颖的《自强自立,开
拓进取,在垦区经济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报告,参加会议的代表114 人。会议选举产
生了新一届女工委员会。主任刘颖,副主任刘丽华,委员5 人。

15年来,农场女工委员会注重抓了“一个保护,两个教育,三项工作”等项活动的开展和
指导检查工作。

一、一个保护

为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1986~1989年,农场工会每年都要举办基层女工主任学习班,
学习《女工工作条例》,学习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还邀请法律工作者讲授
法律知识及有关的政策性法律法规文件。场工会每年还要进行一次“女职工工作状况调查”及
生活状况调查。1993年,组织女工干部学习“两法两纲”,作为维护妇女权利的依据。共下发
问卷120 份,举办学习班10期,举办法律讲座两次。农场很好地贯彻落实了《妇女权益保障法》,
在修改、签订集体合同时,场女工委员会积极参与集体合同的制订工作,将女职工劳动保护的
有关规定写入集体合同,女职工享有3 个月的产假,享受生养统筹金。此外,还解决了基层女
工主任每年120 元的误工补贴。

为了加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工作,1986年场女工委员会针对场部地区幼儿园师资力量差及
教舍简陋的现状,向农场党委提出《改善托幼工作的请求》,得到党委的极大重视,不仅安排
部分幼儿专业教师,还改善了房舍条件,增添了部分教学设施。

为很好地保护妇女的特殊权益,场女工委员会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1987年8 月,农场组织一次全面的妇科病普查工作,全场妇女3657人,其中女职工957 人,应
普查人数512 人,截止到8 月4 日,已完成普查110 人,占应普数的21%,其中有40人患病,
患宫颈糜烂的32人,子宫1 ~2 度脱垂的3 人,外阴道炎5 人,患病率达36%,普查人员年龄
在25~40岁之间。当年的10月,场女工委员会向农场党委作了专题汇报,并提出进一步进行普
查和治疗的办法、措施,得到党委的极大重视。派出普查小分队进驻山上片边远生产队进行了
全面普查,同时还提供专款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二、两个教育

1 、加强女职工“四自”教育,增强女工树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的能力。1989年前
后,场直工商运建服企业大部分女职工下岗,成为企业的富余人员,农业生产单位“两自、四
到户”的推进,女职工基本上全部从土地上分离出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改革形势,大部分女
职工显得无所适从。针对这种情况,场女工委员会组成报告团,与农场宣传部门积极配合,针
对性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用抓教育、树典型等手段,使“四自”教育具体化、形象化。先后
树立了三队女职工张忠华,乳品厂下岗女工养殖状元王仙芝等一批下岗不失志,自立自强发展
庭院经济的妇女典型代表,同时还将这些事迹编辑成宣传册,下发到各基层单位,组织她们在
农场女工工作会议上谈感受,传经验,谈理想,增强了典型引路的作用。1993年,农场工会不
失时机地在全场开展了“争创行业女状元”的竞赛活动。1994年又在全场开展了以“学文化、
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为内容的“双学双比竞赛评比活动”,开展了“十杯竞赛”活动,
涌现出“金牛杯”标兵常兰、孟庆兰、“巧手杯”标兵王淑苗等“十杯标兵”30人,“三八红
旗手”272 人,双学双比先进个人10人,先进女工组织3 个,先进女工干部10人。

各项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农场“再就业工程”的进展,鼓励引导女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在
自营经济中寻求一条发展自我、塑造自我的出路。

2 、加强女职工参与社会事务、参政议政能力的教育。15年来,农场非常注重女工干部的
培训工作,先后十余次安排女工干部参加总局、分局及省干部学院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
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对基层的女工干部每年都通过以会代训,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进
行轮训。1994年后农场为减轻负担,减少费用将培训工作下发到基层,要求各基层支部要吸收
女工干部参加支部的理论培训、党课教育。1986~1988年,农场在职代会前,还专门对女职工
代表进行培训,以提高女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逐步解决部分女代表“不懂、不会、不敢”
议政的问题。真正代表女工参加平等协商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做到参与到位,管理到位,监
督到位。15年来,农场女工在企业招工,提干等方面享有同男职工同等的待遇。通过考试,回
聘招工等方法,共安置下岗女工120 余人。

三、三项工作

1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1986年以来,场女工委员会把制度建设作为开展女工工作的突破口。建立了工作汇报制度:
农场女工委及基层女职工委员会每半年向党委、支部及同级工会汇报工作,使各级党政领导及
时掌握和了解女工工作的动态,存在问题及部署下部工作。例会制度:1986~1988年实行女工
委员每季度一次的例会制度,后改为每年一次的例会制度。主要内容是业务培训、经验交流、
沟通情况和布置工作。调查制度:要求基层女工委员会主任每年至少要写出一份有份量的调查
报告,要进行一次女职工工作状况及生活状况调查。1994年后,要求基层女工主任要配合工会
每年搞一次《女职工再就业情况调查》。

2 、开展经常性的达标竞赛活动

从1986年开始,农场女工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以红工字(1986)8 号文件下发到基层各单
位。目标管理方案中就“组织、制度、活动”三项落实10个方面的具体工作,都实行评分的方
法,生产队与场直工商运建服企业分两个竞赛行业进行分别评比。目标管理的内容随着时代的
变化及女工工作重心转移而进行过多次适应性的调整。1990年前后增加了“争创行业女状元”,
鼓励女职工勤劳致富方面的竞赛内容;1994年前后增加了“双学双比”,鼓励女职工学科学、
学文化、比贡献方面的竞赛内容,提高职工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学习热情;1997年又增加了
拓宽就业渠道,安置下岗女工方面的竞赛内容,以推动“再就业工程”的开展。近几年来,这
项活动又增添了以“讲奉献,讲友爱,讲公德”为内容的竞赛活动,教育女职工关心农场发展,
倡导友爱精神,讲求社会公德。

达标竞赛活动历经15年的发展,其内容在不断变化,方法在不断创新,领域在不断拓展,
参与的热情也在逐年提高。共评选出达标单位30多个(次)。

3 、开展好各项活动

(1)抓“扶贫工程”。农场在开展扶贫这项工作中,专门拨出一部分扶贫款,作为女工
的扶贫专用款,十几年的滚动扶贫,使300 多户职工家庭脱贫,有100 多名女职工由最初发展
家庭养殖业,发展庭院经济起步,转向从事更大的产业,走向更大的市场。有10多名女工靠扶
贫款发展壮大起来,第二生产队的一名女工,1994年依靠“9522”滚动扶贫贷款扶持,到2000
年奶牛存栏12头,拥有砖瓦结构住房,被农场评为“金牛杯”标兵。1994年以来,场女工委员
会在全场开展了与贫困妇女、下岗女工“手拉手”、“一帮一”结对子扶贫活动,全场共结帮
扶对子102 对。结对子活动的内容除了在资金上帮扶之外,还通过帮技术,学科学等方式,有
的还通过建立联户农场的方式,帮助部分种不上地或不懂经营的女职工。1995年,开展了“献
爱心”活动,到2000年,共帮助203 名学生重返校园。仅1995年6 月,全场女工为贫困学生捐
款就达3000元,为18名学生解决了交不上学费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6 年中全场共为贫困学
生捐款捐物达4 万元。

(2)抓文明建设。重点抓了“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家庭”的评比竞赛活动。为配合
这项活动的开展,场里还经常组织家庭竞赛活动。1991年12月,场女工委员会组织一次“家庭
联欢会”,各单位共选送15个家庭参加竞赛,经评选有6 个家庭获奖。李华家庭获一等奖,张
淑杰、司佰贤家庭获二等奖,范垂发、葛海生、苏耀和家庭获三等奖。乳品厂获此项活动组织
奖。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推动了家庭文化活动的开展,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各项权利也进一步
得到尊重。据统计,1995~2000年,全场就评出“五好文明家庭”286 户。

(3)为提高女职工的政治文化素质,农场还举办经常性的文体活动。1987年,场女工委
员会举办全场性的“妇女百科知识”竞赛。同年2 月,为配合“绥化垦区妇女有奖征文比赛”,
农场女工委员会在全场搞了一次有奖征集作品活动,共选送10篇作品送交管局女工部参加大赛
评选。1990年以来,场里多次举办知识竞赛、专题演讲大赛、歌手大赛、交谊舞大赛及女主持
人大奖赛等等,为鼓励女职工在农场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不断
增强争作时代新女性的能力和信心等方面,都起着极大的教育和鞭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