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视
第三节 电视
进入80年代以来,电视作为当代声象传递信息速度最快,收视率最高的载体,在农场得到
迅速的发展。电视业不仅满足了农场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而且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
全方位的作用。
一、建立电视转播台
1992年,经省广播电视厅批准,农场投资23万元建成了电视转播台,于当年7 月12日剪彩
开播。农场转播台采用的是北京广播器材厂生产、发射功率为50瓦的发射机。拉线式电视发射
塔高度80米,采用偶极子材料做定向发射元线,发射频率6频道。卫星地面接收天线直径4.5米,
接收机为日本产东芝牌-C4 型。
电视转播中央一套节目,转播时间为每天晚上从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之前开始,到午
夜结束。春节期间如遇重要节目可昼夜转播。除定时转播中央节目外,在固定的时间插播农场
自办节目。自办节目每两天编制一次,播放两天。重要节目当天编制播放,每次3 ~15分钟不
等。自办节目的内容围绕农场两个文明建设和各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对内、对外宣传报道。
节目内容主要有场内新闻、电视专题、专栏节目、科技知识讲座和各类电视讲话及通知、广告
节目等。场内新闻节目设有《今日红光人》、《一线采珍》、《环境与生活》等固定性栏目,
全年播出量从建台初期的100 余条逐步提高到600 条以上,其中图像新闻占50%以上。重要新
闻还编发短评或编后语。每年编制专题节目3 ~11部。农场电视转播台经过多年实践,自办节
目的编、采、播质量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节目栏目化,播音主持化,并合理运用现场同期声
的采编方式,突出了电视节目的地方特色。1997年农场举办的“庆七一、迎回归”大型室外灯
光文艺晚会期间,电视转播台的四名工作人员在承担灯光、音响等设备安装的同时,开动摄、
录像、调音、监视和切换等所有编采播设备,自制一个音视频简易切换器,在农场的文化娱乐
中心室外广场,高质量地完成了长达4 个小时的文艺晚会现场直播工作,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
好评。
另外,农场电视转播台每年还参加分局、总局举办的广播电视节目和学术论文的展评活动,
并分别获得过一、二、三等奖。1997年,农场广播电视局举办了业余播音员主持人大奖赛,全
场共有7 人报名参赛,有3 人被推荐参加了分局业余组竞赛,朱秀娟、马晓艳、张晓琳分别获
得一、二、三等奖,播音员尹淑杰参加专业组竞赛获得二等奖。
二、设备更新
为尽快提高农场自办节目的质量,广播电视局除了不断学习和实践先进的编、采、播手段
以外,还积极筹措资金,更新现有的编采设备。
1989年,农场投资11万元购进第一台松下系列M-1000型摄像机。1990年,绥化管局驻红
光土地科为支持农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资助3000元购进一台松下L-15型编辑录放机。
1993年,又相继购买了松下J-27型编辑录放机,6 路调音台和演播室灯光等设备设施。1994
年,又先后添置一台松下M-9000型摄像机,一套松下SD-50型组合对编机,386 简易字幕
机和监视器等设备,广播电视局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90年代末期,电子化技术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农场针对广播电视局编采设备相对落实
的实际情况,于1998年6 月投资15万元,从北京京穗影视电子设备公司,购进一台数字化索尼
系列DSR-200 P型摄像机,一台DSR-30P型编辑录放机和一台非线性编辑机及专用采
访话筒等设备,使电视编采设备得到更新换代,实现了由模拟化技术指标向现代的数字化指标
的历史性过渡。农场自办节目的质量和收视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三、建设有线电视传输网络
农场电视转播台的建立,为进一步提高收视效果,实施光缆信息传递技术提供了便捷的条
件。
有线电视传输网是从1997年的9 月开始启动的。经农场同意,第十一生产队采取职工每户
集资400 元,生产队每亩地提取1 元钱的办法,投资65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填
补了农场有线电视的空白。共用天线系统采取自立前端的方式,卫星地面接收天线直径3.5米,
双极化馈源,传输8套节目,当年入户140户,入户率达95%。
1998年9 月,农场投资33万元为场部地区安装了有线电视。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利用当时
卫星地面接收站的信号,由绥化管局三元电子公司施工并负责临时借用10套节目前端设备,以
便垦区光缆传输网全部接通后再联网。这样既缓解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避免资金的浪费,同
时还使占农场人口近三分之一的职工家庭提前看上了有线电视。场部地区有线电视传输网于当
年10月1 日正式开通,传输信号场强为68db,符合国家标准,达到了预期的收视效果。当年
有420 户居民入网,占场部地区总户数的30%。
1999年4 月,场广播电视局根据省、农垦总局及绥化分局广播电视部门的通知精神,与海
伦市广播电视局协商洽谈,采取与海伦MMDS微波信号联网的方式,为场部地区有线电视网
增加了8 套节目,由原来的10套增加到18套。此项工程全部由农场广播电视局自行安装调试,
于4月30日开始传输节目。共计投资4.6万元,包括上交海伦市的入网费,添置调制器、解调器
等前端设备费用。
为进一步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让更多的职工群众收看到多频道电视节目。1999年8 月,
农场又与绥化三元电子公司达成协议,为三队、八队、十队、十二队(2000年生产队序号)和
场部地区孙广职工住宅区安装了有线电视,工程总造价为33.7万元。由于各生产队所处的地理
位置不同,所以工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第十生产队采取自立前端与接收MMDS微波信号
相结合的方式共传输14套节目。三队、八队、十二队采取自立前端的方式,收转8 套电视节目。
孙广住宅区采取与场部地区联网的方式,传输节目套数与场部地区相同。
2000年1 月,农场决定采取陆续投资的办法,进一步改善场部地区的电视收视条件,丰富
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再一次购置前端设备,总投资6 万元,增加了北京、上海、天津等部分
省和直辖市的卫星数字节目,6 月份,以上节目全部接通。至此,场部地区接收频道达22套节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