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幼儿教育

第二节 幼儿教育



农场幼儿教育起步较早,1979年在场部直属机关开办了第一个托儿所,招收父母在机关上
班的5 周岁至6 周岁学前儿童。以看护为主,兼教一些简单的文字和算术。以后又有一些连队
单位相继办起了幼儿班,其特点是农忙时成立,农闲时停办,办办停停,多年来发展极不稳定。

1992年8 月,成立幼教部直属教育科领导。任命具有多年小学教学经验的刘淑范老师为全
场幼教工作负责人,并兼任场部地区教育幼儿园园长。并把原第一中学5 个教室划给幼儿园做
校舍。农场对其进行了维修,教师自己动手,粉刷了室内墙壁。教育科订作了适合幼儿的课桌,
添制了部分教学设备和幼儿玩具。教育后勤还为幼儿园接通了暖气。

场直教育幼儿园设大班2 个、中班2 个,共招收场部地区5 ~6 周岁学前儿童130 名。专
任教师8 名,都是具有幼教专业特长的女教师,其中4 名教师是佳木斯农垦师范幼师毕业,服
务工人1 名。开设课程有:识字、算术、音乐、美术、体育、手工制作。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
幼儿教科书,是一所比较规范的幼儿园。

基层连队共开设17个幼儿班,规模较小,各设1 名教师。这些教师均由高中毕业,有执教
经历的代课教师担任,人事任命、业务管理和文化学习由教育科和幼教部统一管理。校舍由连
队负责,教师工资由农场教育科统一开支,课程设置同场部教育幼儿园相同。学费标准按国家
三类幼儿园标准每月每生19.5元。这是农场幼儿教育红火时期,每年向农场小学直接输送合格
1 年级学生240 名左右。每年“六一”儿童节、体育运动会,都专设幼儿表演节目和运动项目。
场部教育幼儿园“小天鹅”表演的文艺节目,曾多次受到场、局领导和社会各界群众的赞扬。

1998年8 月,由于生源不足,加之设备投入、管理制度不完善,个体幼儿园兴起等原因,
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取消了幼教部,场直幼儿园归属小学建制管理。压缩了幼儿园教师编制,
设负责人一名,专任教师3名,到2000年8月,场直幼儿园停办。

1996年8 月,生产队的幼儿班从建制上脱离教育,划归连队管理,转变为个体经营,实行
自负盈亏。

1997年8 月,下岗代课教师霍春荣第一个在场部地区开办了个体幼儿园。由于采取不休节
假日,“全天侯”式管理方式,使上班的家长不必为接送孩子影响工作,而受到社会欢迎。到
2000年12月,场部个体幼儿园已达5 所,成为继教育幼儿园停办后,一支幼儿学前教育的主
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