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三、回忆录

三、回忆录



   乳品厂建厂记事

   关忠贤

1985年11月,红光党委就有了上乳品厂的动议。此时农场奶牛存栏数已达200 余头,还有
若干只奶山羊。旺季往海伦县乳品厂日送鲜奶3 ~4 吨。

农场乳品厂从项目的申请到立项,一直得到总局、分局领导的关注。1986年6 月的总局党
委扩大会议上,管局党委书记刘继光代表绥化局在大会上发言,就如何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
时讲:红光上乳品厂是贯彻落实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的内容之一。并要求红光农场写好可行性研
究报告,争取尽快立项。同年的6 月21日,农场党委会讨论决定,将建乳品厂列入农场的“七
五”计划之中。8 月5 日,管局领导刘继光、李青山、王明才、陈玉祥等领导来红光检查工作,
临行前刘继光书记就乳品厂一事专门做了重要指示:如果乳品厂建成,将成为红光农场的龙头
项目,要力争1987年建成。当前的主要工作一是大力发展乳畜,奶源要充足;二是拿出专人负
责此项工作,确定好项目负责人;三是力争月末将材料逐级呈送。

接下来的工作一直处于紧锣密鼓之中。1986年8 月7 日的党委会上,确定由刘景山负责乳
品厂项目工作。11日,确定许文政为工业科副科长,马占平为乳品厂(筹建)厂长。14日,刘
景山、许文政到总局汇报乳品厂筹建工作,总局基本同意了红光的意见,并要求尽快与地方协
调好关系,防止地方提出“重复建设”为由限制农场乳业发展。23日,党委会又进一步确定将
乳品厂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6日,农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张帆书记指出:乳品厂是我场
的龙头工业项目,一定要举全场之力抓上去。要争取明年年底奶牛达到700 头,日产鲜奶15吨
……

在计划经济发展时期,农场上乳品厂这样较大的工业项目,是要得到县里的同意并支持的。
1986年10月至12月,农场在与地方的协商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11月18日,关忠贤、刘
景山等人到海伦县政府协商乳品厂筹建事宜。钟雨亭(县委书记兼县长)明确表示,县委、县
政府不同意红光建厂。尽管后期有所松动,采取一些绥清政策,但归根结底是不同意的。为尽
快取得县委的同意,刘景山副场长在12月12日曾请来省里的有关专家到农场实地考察,去县里
从中周旋,但都无济于事。12月15日省里同志在离开红光之前表态发言,他们一行三人基本同
意农场建乳品厂,海伦县的态度你们可以不理,待我们回去汇报后下发批复。12月中旬,省轻
工厅代表省政府作了批复,同意红光建乳品厂。12月28日,关忠贤、许文政到农场总局报批建
厂项目,局长王强亲自批准了该项目,并列入1987年总局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1987年1 月2 日,农场党委会通过四项决议:一是在1987年年末,建成乳品厂并投入;二
是成立乳品厂建设领导班子,书记兼厂长范玉馥,副厂长王建华、马占平。三是设计可采用庆
丰乳品厂图纸;四是农场筹集80万元买300 头成母牛或大育成牛。2 月21日,农场举办乳品厂
设计方案研讨会,管局副局长王云鹏带队参加了大会,参加研讨会的还有和平牧场、总局经委、
农垦设计院、省轻工厅、绥棱双城乳品厂、设计部门,农场有关部门1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确
定工艺设计由中国轻总公司乳品机械联营公司黑龙江省乳品研究中心负责;土建由联营公司大
庆设计院负责;设备由联营公司安达乳品机械厂提供;设备安装由联营公司和平乳品配械工程
队负责;土建施工由红光农场建筑公司负责。确定按日处理20吨鲜奶的规模进行设计,并预留
处理20吨鲜奶位置,最大生产能力可达日处理40吨鲜奶。

1987年3 月6 日,同和平牧场签署两项协议:1 、关于安装乳品设备工程的协议;2 、关
于和平与红光乳品联营的协议。双方代表有和平牧场场长任尚文、和平机修厂厂长宋清、和平
乳品厂厂长李光耀。红光农场场长关忠贤、红光乳品厂厂长马占平。参加签字仪式的还有和平
牧场党委书记陆宝信,红光农场副场长刘景山。签字仪式在和平牧场招待会议室。红光农场筹
建乳品厂的消息不胫而走,1987年7 月24日至8 月22日,省糖酒公司乳品科的徐殿令曾先后两
次到红光商议合资办厂和补偿贸易等问题,均未达成协议。9 月,乳品厂经考核招工,录取男
15人,女29人,之后派20人到和平牧场学习培训。1987年12月15日,乳品厂建设工程各项指标
经检测合格,正式进行试生产阶段。26日,举行隆重的开工剪彩仪式。

记录下乳品厂筹建历史,主要基于三点原因:一是乳品厂的建设得到总局、管局领导的支
持和关注,得到省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关注。在建厂过程中,刘继光书记曾指示:红光乳品厂
建场进程要每10天向管局汇报一次。二是这一届党委领导为红光的前途,殚精竭虑求发展,没
有辜负父老乡亲的厚望。三是乳品厂建成,改变了红光产业结构单一,龙头拉动无力的局面,
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